编者按:自古以来,人都向往年轻,因为在常人眼里老年的关键词是夕阳、暮色、衰落和颓势,青春才是活力、拼搏、激情和创造。
而事实上,如今很多中老年人正在破除社会上对于年龄的禁忌,直面真实的自己,凭着丰富的阅历、过人的勤奋、谦逊的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定的信念创出了令人瞩目的事业,为世人演绎了老骥伏枥的真实故事。 十亿元的老干妈
提起50多岁的农村妇女陶华碧的名字,许多人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老干妈”陶华碧,从一个默默无闻、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妇,到一个身价数亿的大老板,她的创业之路是怎样的呢?
1989年,为生活所迫,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作料,意外的是她发现客人几乎是被她的辣酱吸引而来。陶华碧决定放弃面摊,开一间专门的辣酱工厂。
最初的生产工序几乎都是手工操作,那段时间,陶华碧和他的员工工作很艰苦。陶华碧身先士卒地干,结果肩膀得了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搅拌麻辣酱全部钙化了。然而最让她发愁的是当地的凉粉店无法消化全部的麻辣酱,余下的需要自己出去推销。于是,陶华碧又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这种笨办法效果还真管用,不到一周的时间,试销商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这让陶华碧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7年6月,“老干妈麻辣酱”在贵阳市站住了脚。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后,她首先想到的是请能人。她按照自己朴素的感情,制定了惟一的择人标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管理公司也如出一辙。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就这样,公司员工在她“亲妈妈”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老干妈麻辣酱”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3年后创造了近3亿元的产值。
随后,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考察市场,到知名企业学习管理经验。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元,每年纳税1.8亿元。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老太太”,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创业神话。如果说,“老干妈”的创业成功是缘于生活和机遇,那么战宝荣的老板生涯则是因为梦想和坚毅。八十岁的“大”老板
“大”老板战宝荣。这个“大”,既是指他的年龄,也是指他的生意,年逾80的战老板的石材生意红红火火。
战宝荣一辈子一直有个老板梦,解放前,他办厂有道,但是恰逢战乱,有劲没处使。解放后,战宝荣自己办厂,却不合时宜,这个心思也就慢慢地淡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了,战宝荣也退休了。随后的20年,他都是帮儿女操持食品生意,自己却没有品尝过当老板的滋味。
2000年清明节,战宝荣和他后来的合伙人王全华在山东招远见面了。两人想法相投,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合伙办厂,但战老的决定遭到了全家的强烈反对。无奈之际,他选了没人在家的日子离家出走,匆匆地踏上了创业之路。
战宝荣在招远市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石材厂,从建厂、投产到经销,每个环节老汉都不敢有半点马虎。山东招远是石材之乡,但当战宝荣投资招远市张星镇的时候,这里才刚刚开放,除了田野就是山。战老决定在山上选择花色比较均匀好看的石头,运到山下的石材加工厂里,用电锯按一定的尺寸切割打磨后,再销往全国各地。2001年前后,这种石材产品供不应求,一块石板的利润近十元,战老认定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项目考察好了多时,战宝荣找到合伙人,马上投资买地,置办设备。厂子建成后,设备也陆续跟进。在建厂的整个过程中,80岁的战老,一直住在一个简陋的窝棚里,吃着方便面,但是心里却很高兴。2002年3月18日,战老的石材厂正式开张。
石板生产出来了,客户也来了,但就是没人买,战老坐立难安。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经过他的考察,发现石头也是分正反,正面的花色细密均匀,反面的花色杂乱无章,而工厂生产的石材正是忽略了这一点,但2万多元的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了。40万元的投资,石板却一块都没卖出去,厂里的钱也只剩下100元了。战老当机立断,借钱。战老用厂子做抵押,到银行贷了10万元。
2万元的教训让战老明白,看似简单的石头却并不简单。80岁的战宝荣,开始虚心到别的厂子学习,跟老工人学习。慢慢地,他可以从外表就能看出一块石头的好坏来。一个月后,第一批石板终于卖了出去,收入近10万元,7个月后,所有的贷款还清。二年后,成本收回。
原来战老办厂时,方圆一两公里都是空地,现在,周围已经都是石材厂了。2005年,在宝泉石材厂,董事长战宝荣安静地度过了他83岁的生日。战“大”老板是发现了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刘凤荣老太则是把饮食文化发挥到了另一种极致。七十岁的饺子王
在深圳景田北的一家超市,一个不很起眼的饺子连锁柜前,一到晚饭时分就排起长队,这里的全手工现场制作的洛阳家乡口味生鲜饺子格外走俏。在排队的顾客里不仅当地人,就连香港人、澳门人也经常到这里来把饺子买回家。
这家“同得利”饺子连锁店的创办人是今年已70岁的刘凤荣。1997年,已经60多岁的刘凤荣来到深圳,因为到处买不到、也吃不到“家乡滋味”的饺子,萌生了“让北方人在异地他乡吃到正宗北方饺子”的想法。于是,全手工现场制作、销售生鲜饺子的“同得利”诞生了。
刘老太的“生意经”就是突出“家乡特色”。用料的苛刻讲究使得刘老太太饺子获得市场青睐的一个关键。在制作现场,她的原料一定是最好的面粉、油、用作原料的肉必定是“前腿瘦肉”,而且一天内至少分两次去买,这样才能保证肉的口感和新鲜。刘老太太认为,在食品行业,一次让顾客吃坏了肚子,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因此她宁可降低利润,也坚持使用最好的原料,执行最严格的加工。
刘老太太的河南洛阳乡间手工饺子已经到了深圳8年,目前的年营业额近180万元,洛阳家乡口味的饺子也成了当地的名牌,新开的商场、超市纷纷登门邀请她进驻。(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