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毛达如 |
代表团 |
北京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族 |
籍贯 |
江苏常州 |
出生年月 |
1934.04 |
党派 |
中共 |
参加工作年月 |
1956.09 |
学历 |
研究生 |
毕业院校 |
北京农业大学 |
学位 |
|
所学专业 |
农业化学专业 |
现任职务 |
全国人大代表 | |
毛达如(1934— ),市科协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土壤学会第七、八、九届副理事 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第四、五届副理事长,北京土壤学会第四至六届理事长。江苏省常州市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1958年于该校农业化学专业研究生 毕业。现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学科评议组第三、四届成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第七届常委;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毛达如是植物营养与施肥科学家、农业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土壤、植物营养与施肥的科研 和教学工作。从1980年起,他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平原施肥技术专题近20年。19 81年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析因设计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毛达如主持制定的氮、磷、钾3×3+1 设计的有机肥和化肥定位试验,可用于氮磷化肥效应的析因分析和回归分析,在国内属首例 。
他根据肥料效应时空变异规律与施肥调控的关系,提出“因土壤肥力施肥”理论。他主持 建立了现代推荐施肥技术体系,“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在黄淮平原地区大范 围推广,这项成果分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作为学科带头人,1990年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植物营养系,并主持参加植物营养应用基础研 究, 先后获得植物营养和施肥研究成果奖8项。他将专业知识与方法论密切结合,发表了多篇论 文,并在1994年出版了用系统论观点主编的国内第一本《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教材。
从80年代起,他先后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央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总院 院长、农业部教育司司长、中国农业大学首任校长。在农业教育研究中,提出在“教学— 科研—推广”中建立农科实践教学体系和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十模块”人才培养新模 式,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其教学研究成果在1989年、1993年分别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 奖(第一人)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推广。
他长期主持农业区域发展项目,即CIAD中德合作研究项目(1984—1994)。作为中方项目代表 促成项目建立、实施和发展,并使之发展为与国际接轨的农村区域发展学科(RRD)。该项目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0次。他个人于1996年获农 业部及国家外专局“外国专家工作”成果奖。
毛达如已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出版专著7部。
毛达如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由于在黄淮海平原开发试点中成绩突出,1988年获国务院表 彰二等奖,1989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