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两会”之际,“看病”又是挂在代表、委员们嘴边的热门词汇。不过与以前单纯提“看病难”、“看病贵”不同的是,这次热议的是用什么“方子”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这不,代表委员热议的两个例子,让记者眼前一亮,心头一热:一个是社区医生上门用手帮一位便秘的老太太挖出大便;一个是一位病人在惠民医院做血透时,一次自费不足10元钱。 这两个例子用的是什么“方子”,让病人得到方便,得到实惠,记者倒要去探个究竟。
全科医生24小时接受咨询
家里有老人或婴儿,要是有什么不适,最急的就是子女或家长,不知道要不要紧,要不要送医院?这时,身边要是有一位医生问一下,那该多好啊。
浙大御跸社区的居民就能得到这个方便,他们可以24小时给社区责任医师潘凤打小灵通,向她求助和咨询。年前,有个90岁的老太太,大便屙不下来。大便硬屙的话,血都出来了,家人很慌,一开始到处找人。
后来听说社区有责任医生,就试着打了一个电话。潘凤一听就明白了,在电话中说,“你放心吧,我马上就过来。”“关键是便秘又加上痔疮”。
潘凤一听就知道,要用手工通便了,于是戴了手套、拿了药直奔病人家里。她将一张凳子放倒,让老人坐在上面,她蹲下来一下、两下……小心翼翼地抠,一点一点地抠。抠好后,给老人上药止血,就没事了。老人很感动,没想到社区的责任医生比女儿还贴心。
与其说潘凤是医生,不如说她是居民的朋友。当她与居民交上朋友后,就能发现他们的心病,这有利于治疗病人。一次,她上门给一位大妈量血压时,突然发现她血压一下子高了。就问为什么?大妈一下子哭了,原来几天前老伴车祸去世,家里空荡荡的。潘凤赶忙告诉她家人,要多开导她,防止血压升高。
潘凤是下城区长庆街道潮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社区服务站全科医生,她不仅要在服务站门诊,还要花半天时间上居民家里,如今她已经为445位70岁以上的老人做了电子健康档案。
代表委员评点:社区卫生服务是真正方便居民看病,是居民身边的保健医生,但许多居民对此还不了解,一味盲目去挤大医院,花冤枉钱。目前,杭州市已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6个。
血透一次只需9.86元
28岁的小章躺在市三医院的病床上,正在做血透。但从他灿烂的笑容里,真的看不出他是尿毒症患者。从他身边仪器的管道里,可以看到他体内鲜红的血液正在通过管子流进流出。
“我是2002年查出有尿毒症的,在一家大医院换过肾,可是半年后失败了。前后花了30万元左右吧。没钱治了,当时我就躺在那家医院门前的草地上,肚子胀得像孕妇,等死。”
小章的幸运得益于杭州市惠民医院(与市三医院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成立。2003年下半年,小章家人听说惠民医院看病便宜,就将儿子送到惠民医院。从此小章的医治费用直线下降,他给我这样算的。
“以前在大医院血透一次680元,到惠民医院是550元一次,他办了特困证后,血透费用减半,只要自费275元。
2004年四五月份,加入医保,550元血透只要自费15%,即自费82.5元,又因为是惠民病人,在自费中又减半,只要付41.25元。
2005年,政府为了解决‘看病贵’,全市将血透的价格统一调低至394.5元,医保病人血透费自费降至5%,即自费19.725元,再加上是惠民病人减半,只要自费9.86元。”
“我是这些好政策的受益者,否则早走了。”小章高兴地说,“便宜呀,现在一周做三次血透了。这在以前哪敢想呀!”
小章的妈妈感激地说,“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一个儿子呀。”
代表委员评点:小章的治病史最能说明,市委、市政府为了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也是煞费苦心,像小章这样的家庭已有深刻体会。目前,杭州市3万多低保特困户人员,均可持特困证去惠民医院(即市三医院)看病。医院有“十四免、十减半、六优惠”政策,让困难家庭看得起病。
今年继续加大救助力度
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去年杭州市推出了多项新举措:
例如建立“杭州市卫生局网上免费预约挂号系统”平台,至2005年12月初,在8家医院网上挂号的人数达到6000多人,实际就诊人数4700多人,就诊率为78%:
开展单病种收费和检查限价的“双单制”试点工作;
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更为优惠。去年,杭州市大部分区、县(市)政府调整了相关政策,参保农民均可与城镇居民一样报销门诊医药费,报销比例在5%至20%之间不等。去年,全市已有350多万农民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医疗补助金额近2亿元。
今年,加大对困难人群的救助力度,年内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要设立“爱心门诊”、“惠民病房”;对外来人员、普通困难人群就医难问题,实行一免(挂号费)一减(床位费减半)一定额(处方控制在50元之内);将派72名医生去乡镇,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难;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等。
代表委员说“看病”
市人大代表:陈文辉(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
“看病贵”的确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有些大医院主要是贵在药价上。如果能够缩小药品不合理的利润空间,既能让病人得到实惠,又能堵住“回扣”之类的不正之风。市一医院也正要开设“爱心门诊”,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做些工作。当然,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还要从医疗体制上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医院一直是“以药养医”的,这个问题也要正视。
市政协委员:陈怀红(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
现在仍存在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等问题。近日,卫生部发文指出,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为居民提供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无论是社区医院,还是“平民医院”、“平价医院”都还是会碰到医疗水平问题,人才问题。廉价不能廉质,这是医疗机构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得到社会认可的关键。
(记者陈昌旭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