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奖评新闻
文 记者 李鹏 图 记者 卢越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心愿,早在1998年,渝北区就在张关、石船等镇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从小康村到新农村,“先行者”渝北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
冬日的阳光下,老人欣喜地看着家园的变迁。
从水泥浇筑的田坎开始,农民走上了通向新农村的道路。
农村的健身设施越来越多。
2月5日下午,乍暖还寒的春日里,暖暖的阳光斜斜地照在渝北区张关镇政府大楼的院落内,投射出斑驳的光影。从镇党委副书记苏德发的办公室窗户望出去,一幅宣传标语横挂在两颗葱茏的大树间,分外显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窗外,三三两两春节期间“走人户”的农民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行色匆匆;室内,正在进行的这个话题,神圣、庄严而凝重。
多么奇妙的画面。在这个节后上班的第一个日子里,我们在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路径与未来图景,而他们———新农村的真正主人,则沿着千百年沿袭的生活轨迹在乡间继续前行,祥和而安宁。
“第一个吃螃蟹”的镇?应该是吧!一切都从“水泥田坎”开始,苏德发的回忆是愉快的。但随后,老苏与他的下级在关于是否应当制订详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问题上发生了细微的分歧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关镇在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位置。
一切从1998年开始说起。那一年,渝北区就颇有“先见之明”地提出要在全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张关镇,则成为了渝北区“第一个吃螃蟹”的镇———先行试点。
事实上,“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提出。而去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则鲜明地亮出了中国将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姿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传遍神州大地。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破解“三农”难题,进行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为什么是张关?苏德发认为,这与张关水溶洞项目的成功运作有很大关系———从1995年开始,张关在3年内完成了从自己开发管理水溶洞到租赁给同聚福公司的转型,到了1998年,镇里已累积了1200多万元的财力。对于当时的乡镇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这笔钱怎么花,颇费了些思量。镇里最终决定,从人行便道到田坎,来次彻底的大翻修。”张关镇属喀斯特地貌,有人对过去的张关形象比喻道———“满目荒山不见天,出门黄泥滚裤边;天晴一把刀,落雨一包糟”。回忆这段往事,苏德发的眉宇间突然有了神采。“一个镇全都是水泥田坎,这在全市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张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上,修建水泥田坎算得上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动。由此而始,前来张关学习考察的人便络绎不绝。7年过去了,张关不仅对20多公里村级公路、近100公里人行小路、1000亩田的田坎进行了水泥硬化,还在农村通讯、水利、卫生等方面有所建树。乡间流传的顺口溜很快变成了“荒山变成花果山,水泥道路连屋边”。
成绩没有让张关的领导陶醉,反而引起了他们更深的思索。
“我仍然有些纳闷。”苏德发突然转换了话题,“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如果没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如何来衡量?”
10多年前,老苏到访过大名鼎鼎的华西村,那里家家户户的小洋楼和比例甚高的私家车占有量,令他至今感慨不已。“我个人意见,如果按照中央的二十字方针来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码也要达到1/3华西村的水平。如果这样算来,张关起码还要有个50年吧……”
“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国家根据东、中、西部的不同发展水平制订不同的新农村标准加以细化和量化。同样的道理,重庆也可以按照内部三大经济圈进行不同的细分。”苏德发说,无论如何也该有个操作的标准呀,否则新农村的梦想岂不是遥遥无期?
在这一点上,镇党政办主任辜锡华倒是有些不同意见。“是不是农民都像老板一样有钱了,那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辜认为,不必仅仅局限于以单纯的指标和数字来进行考核和衡量,至少二十字方针中的“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就不是指标所能准确反映出的。
大家的讨论没有结果,但这并不妨碍张关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节后上班第一天,镇里的大多数干部都下村去了———在水泥田坎实现“全覆盖”之后,镇里开始考虑今年出点钱帮助农民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
“从效果图上看,有点像花园。”老苏显然陶醉其间。
我们的农民兄弟其实真容易满足啊,我们做了一点该做的事情,他们便心怀感激。说这些话的时候,李享强的眼眶竟然湿润了,看来,他真是被感动了。被感动的还有石龙村的村民,但他们眼里的新农村显然烙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
试点很快在整个渝北区铺开。与张关镇相邻的石船镇感觉“坐不住”了。
无独有偶,石船镇也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路”字上开始做文章的。去年,镇里对惠及9个村、2万多群众的63公里人行便道进行了水泥硬化,农民只需要投工投劳而不必自己掏腰包。
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敲锣打鼓自发前往镇政府送锦旗的自不必说,在黄泥烂路上“溜天滑地”了几十年的石龙村村民还每人主动出一块钱,杀起了年猪,放起了鞭炮。还有激动的村民提出修碑留作纪念,被觉悟颇高的村支书以“不讲政治”为由予以了否定。
73岁的鄢开炳想了个不错的主意。他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3个寿碗,打碎后找人嵌在水泥便道路面上。“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一溜排下来的几个字,就这样镶入路中,植入人心。
路修好那天晚上,很多村民都搬出平时舍不得呷上一口的陈年老酒,喝醉的人不少。石翔村村民陈良兵跑到离家200米远的御临河里洗脚,洗后干脆也不穿鞋,赤着脚走回家,坐在床上抬脚一看,大声惊呼:“哎呀,这水泥硬是干净,你看我脚一点都不脏,晚上睡觉都不用再洗了!”引来笑声一片。
说起这些趣事,石船镇党委书记李享强的眼眶却变得有些湿润起来。“我们的农民兄弟其实真容易满足啊,我们做了一点该做的事情,他们便心怀感激,高兴得不得了。”喜欢读书的李享强说到了一本关于三农问题的报告文学,说到了他的同行、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反映“三农”问题的李昌平。
李享强的理解是,小康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偏向于物质层面的温饱更多些,后者除了温饱,还要向生活要质量,需要更为丰富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李享强带路,我们沿着平坦的水泥便道来到石龙村村民邹玉全家中。看着镇里的人下村里来了,和书记颇为熟悉的村民们围了上来,有人还大声开着书记的玩笑。
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样的话题面前,除了村支书和村主任,其他人似乎都是一脸茫然———这倒令人颇为诧异。
“看见标语上这么写过,但不晓得是做啥。”村里“有名”的木工周小平疑惑地问:是不是要把农村都建成电视里演的那样?要真是那样就好了。
有人大声叫好,有人拼命搜索那些常常使用的例行词汇,有人把杀了几头年猪、熏了几块腊肉当作新农村的真实体现,也有人在抱怨。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尽管他们眼里的新农村明显烙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
“嗨,你们说那些干啥?”听着村民的调侃,村支书黄爱国急了,忍不住冒出这样一句来。但他说了句实在话———现在的农民居住太过分散,确实不便于新村的建设,“连村里开个会找人,晚上吹个牛都不方便”。
“李书记,咱们村改灶改厕啥时候进行咯?”点燃旱烟的邹玉全清了清嗓子。李享强在掰着指头默算一阵细账后,抬起头说,镇里今年有可能给打沼气的每户补助点钱,也不多,一口沼气池三五百元。“这还只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还没经镇里集体研究呢,大家别出去说啊!”他末了又补充道。
离开村庄的时候已是天色渐暗,遥远的村落在夜雾中若隐若现。在这片土地上,无论现实与理想尚有多大的差距,毋庸置疑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在路上。
采访后记
就在我们的稿件即将推出时,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从中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息是: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将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我们的农村建设者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样的真谛?
事实上,不仅是渝北,整个重庆市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有消息显示,今年将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里,6000公里的农村公路将建成,11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将得以解决。从现在开始,精心选出的1000个村、100个镇将按照一系列新的指标来建设,而几乎所有的目标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先行者”渝北为我们开启的是一小扇通往新农村的窗户。透过这里,我们远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模糊的轮廓。从农民最亟待解决的行路难问题开始,渝北的探索无疑为后来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个范本。在采访的两天中,无论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持续热情,还是农民内心深藏的新村梦想,无一不昭示着:在这片土地上,变化已经开始。
盛世谋新村,农民之幸事!
专家意见
“特区”可否先行?
来自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蒲勇健副院长是农村经济“特区”这一新名词的发明者。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他不止一次地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可以仿效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考虑设立农村经济“特区”,在此基础上再推而广之。
蒲勇健认为,未实现规模化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分散居住的农户,始终无法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条件。事实上,大规模生产更有条件使用现代农业技术;而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农村社区也将随之形成,为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基础;大规模生产必将淘汰半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使市场经济最终形成。
这一观点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农场带动,不愿租地的农民可以成立合作社,不愿成立合作社的农民可走订单农业之路,然后通过农场的良好运转来带动农民自觉加入。
蒲认为,要实现农村经济特区的农场化、合作社化,就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土地集中,所以农村的土地租赁年限应该放宽,最好是不低于30年。对于农村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国家应该适当集中资金加大对其的投入,为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的进入铺路架桥。此外,为吸引工业资本向农业资本转移,大量引来投资,国家应对农村经济“特区”实施特殊的投资优惠政策。由于农业的投资收回速度较工业慢,所以建议对投资农村的优惠政策应不低于工业。 | |
|



|
|
|
|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
 |
|
|
|


|
|
 |
 |
月亮之上 |
 |
 |
 |
|
 |
秋天不回来 |
 |
 |
 |
|
 |
求佛 |
 |
 |
 |
|
 |
千里之外 |
 |
 |
 |
|
 |
香水有毒 |
 |
 |
 |
|
 |
吉祥三宝 |
 |
 |
 |
|
 |
天竺少女 |
 |
 |
 |
|
 |
|

|
|
|



 |
|
 |
 |
一个人哭 |
 |
|
 |
退后 |
 |
|
 |
断了的弦 |
 |
|
 |
还是朋友 |
 |
|
 |
水晶蜻蜓 |
 |
|
 |
唱给你的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