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之花令人陶醉,但一段情缘如何开始,却总需要一个“邂逅”的契机,之后才有擦出火花的可能。而这种“邂逅”又分为千百种可能性:同桌、英语角、大街上一见钟情、朋友介绍、网恋……
但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对这诸多“开始”的方式,态度显然又各不相同。 比如前天是情人节,不少单位都借机举办单身青年联谊活动,解决“适龄青年”的婚姻大事。据媒体报道,今年参加此类活动的青年很多,而且人们开始更倾向于传统的“媒妁之言”;相比而言,几年前“风靡一时”的“网恋”则遭到冷遇。
通过联谊会解决大龄青年问题,一直是中国单位的传统节目,并非今年情人节才出现的新事物;而网恋是否真的“风靡”过,这也让人半信半疑。不过,媒体的观察却捕捉到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在“网恋”的喧嚣过去之后,“媒妁之言”的地位一如千百年来那样,依然屹立不倒。
其实,网恋也不过是爱情借了网络这个载体而已,本来载体的多样化对“爱情事业”应该是个好消息,但这两年来网恋却似乎“臭大街”了,究其原因,无非是如今网上太多骗局和谎言,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痴情人不仅没找到爱情,反倒落入陷阱。其实,互联网刚出现时,网恋的名声还没这么臭,有人分析说,因为第一代中国网民还算精英,互联网普及后就良莠不齐了,这正如在文化稀缺的古代,怀着对文化的自豪而崇敬,读书人不会去搞什么“身体写作”、“人体彩绘”……或许,这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小小遗憾吧。
至于媒妁之言,其好处就是“熟人社会”为人们的爱情买了份“保险”。打个比方,网上购物再时髦,买东西的人还是希望眼见为实。而网络,充其量只能提供一个“搜索”和“浏览”的功能,真要对虚拟的“网恋”太痴迷,难保会像目前的网上购物一样,遇到“货不对板”的伤心事。(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