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寄宿学校以严格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率的学习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哈尔滨市教委相关人士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哈市市区每年都有近两成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寄宿类学校继续求学。其全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增强了“小皇帝”们的集体观念、提高了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远离外界诱惑。 但是,学生寄宿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教育及心理专家,帮助家长指点迷津,让孩子在父母的视线外也一样健康成长。
单纯PK早熟泄露室友隐私遭暴打
16岁的琳琳初中毕业后就读于哈市某中专,每周末回家一次,学校成了她生活中的重心。在新环境与同学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室友的“早熟”行为让琳琳倍感困惑。
“整个寝室就我一个人穿睡衣睡觉,因此,她们经常嘲笑我。”琳琳说,“到了晚上,她们几乎都‘裸睡’,有些人还有手淫的习惯。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她们发出呻吟声。”琳琳正常的就寝习惯反遭到室友的排斥。更糟糕的是,一次,室友菲菲找到琳琳还有两个男同学一起出去玩,四个人吃过饭,在菲菲的倡议下来到宾馆开房打扑克。进了房间,琳琳先去洗手间,出来后所见到的一幕把琳琳吓懵了———“哪里是在打扑克,三个人已经脱了衣服!”惊慌中,琳琳夺门而逃。受到惊吓的琳琳对室友的行为更加鄙视,气愤之余,琳琳将自己知道的“内幕”和盘托出。没几天,室友的“秘密”成了全班众所周知的事儿。为此,室友大怒,联合起来打了琳琳一个多小时,造成琳琳耳鼓穿孔,留下终身遗憾,室友也因此受到法律制裁。
办案人员介绍,直至案发,家长和老师才如梦初醒,他们一直重复着“没想到”三个字。对此,专家指出,目前青少年的早熟现象非常普遍,而相应的教育又跟不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毫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神神秘秘,正因如此,导致了两极分化,有的过于“成熟”,有的又过于“无知”。琳琳和室友之间的矛盾,恰好是两个极端的碰撞。同时,由于独生子女与家长、老师的交流很少,导致了他们遇到问题不会沟通,造成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因此,专家建议,对于住宿的中学生,家长应该关心他们的情感问题,同时了解孩子周围的“小世界”,引导并帮助孩子作出正确判断。
寻共同语言“尖子生”变成“游戏狂”
小刚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市一所全封闭式的重点高中,成了全家人的骄傲。然而,入学后小刚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原来,入学前小刚的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虽然也上网,但都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因此从来不玩网络游戏。可是,现在每天与小刚形影不离的同学们各个都是“游戏迷”,而且,网络游戏是男同学业余生活中谈论最多的话题。每当这时,小刚都会因对此一无所知,被同学当成笑柄。
久而久之,小刚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为了能和同学有共同语言,小刚开始利用一切业余时间上网学习玩游戏。没几天,他就学会了多种游戏的玩法。和同学谈起游戏来,满脸神采飞扬,一副得意的样子。但同时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共同语言”虽然找到了,小刚却对上网着了迷。1小时,2小时,半天……小刚的上网时间逐渐延长,有时周末也以在校学习为名上网玩游戏;有时小刚求同寝的同学给自己打“冒支”,蒙骗晚上查寝的老师;更甚的是,一次老师查完寝,小刚出不了宿舍楼,竟然从二楼宿舍窗户顺出床单爬出去上网。慢慢的,小刚变得上课打瞌睡,进网吧精神头十足。
让人遗憾的是,小刚的变化没有及时被家长和老师发现。直到期末考试,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本成绩优异的小刚竟然排在了倒数第五名。同时,小刚已经对网络游戏成瘾,每天如痴如醉,对学习丧失了原有的兴趣。
专家指出,由于这些不满18岁的中学生不具备很强的自制力,因此当他们进入寄宿类学校继续学习时,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应该更加关心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切忌孩子在身边时严加管教,不在身边就疏于关怀,这种反差,极易造成问题孩子。专家称,小刚为了与同学有共同语言,上网学习玩游戏,本无可厚非。但是,他由“学”逐渐演变成“瘾”,这和家长、老师的疏忽有着直接关系。专家建议,孩子住宿,家长和老师应从多方面了解孩子,多和孩子同寝的室友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扼杀住孩子身上新滋生出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倾向。
女孩生心病抑郁之下跳楼自杀
小雪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两年前,她考入了哈市一所中专。在集体生活中,她不但没有变得开朗些,反而多了一丝自卑。
小雪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小雪,因此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而到了寄宿学校,同学们整天吃住在一起,用的、吃的、穿的等等物品很容易分出高低,为此,小雪常常感到自己很寒酸,从而想方设法远离同学们。有的同学知道小雪家庭条件不好,有心想帮助她,孰料适得其反,小雪不但不领情,反而认为是同学瞧不起自己,因而恶语相加,让想帮忙的同学对她望而生畏。
自卑的小雪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想在学业上找到一丝寄托。然而,即便小雪非常用功,但成绩却始终平平,小雪变得有些绝望了,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由于小雪每周只回一次家,母亲并没有意识到女儿的悲观情绪。更糟糕的是,此刻,小雪的男朋友提出分手,这让小雪原本脆弱的神经彻底崩溃,她走到自习楼的顶层飞身跃下……
据小雪的班主任老师介绍,小雪自杀后,他们看到了小雪的日记。日记本里充满了悲观和厌世情绪,并指出小雪经常整夜睡不着,每天望着天花板等待天明。心理专家称,小雪可能患有抑郁症,但是老师和家长对此却一无所知。
心理专家介绍,住校生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学习压力大、竞争性强,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据网上调查,一些外地学校,住校生心理异常的人数明显高于走读生。因此,专家建议,对于住校的孩子,家长应该更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人际交流情况,掌握孩子在校的睡眠情况,这都有助于家长发现孩子的心理异常。
让孩子在小社会中学会自理自立
教育专家指出,目前寄宿类学校数量正在呈上升趋势。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数都有孤僻、依赖、软弱的性格特点,寄宿制学校正好从诸多方面教孩子自主、自立和协作能力,使之很快地融合到集体里。采访中,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在家娇生惯养,个人物品整天一片狼藉。但是上了寄宿学校,各方面进步都很快,周末回到家里也会帮着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另外,以前孩子独来独往惯了,送到寄宿学校后,孩子性格也开朗了,周围有了小伙伴,学会了交流也懂得了宽容。
专家认为,送孩子去寄宿学校也有一些讲究,这就是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情况。心理依赖比较强、健康状况不佳、情感过于脆弱、性格偏于内向的孩子,建议最好不直接送到寄宿学校去,可先把孩子送到一个小环境中,待他适应后,再根据孩子的现状作出恰当的选择,也不妨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
教育专家称,寄宿式学习制度是对现代独生子女、家长和学校三方的重要考验,此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建议,要把好事办好,学校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过分强调分数,而要教会孩子如何在这个小社会中自立,同时家长应定期与老师联系。孩子回家的时候,要淡化权威意识,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清楚孩子朋友圈的构成,尽量融入到孩子的世界。同时建议寄宿学校能够增设情感互动咨询机构,帮助青春期的学生解决一些私人困惑,让学生在学校也能多一份理解,开拓新的师生沟通渠道。
美国寄宿学校各有特色
日本学者石角完尔在《美国的超级精英教育》一书中写到,“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学校”。他介绍了这种教育的特色和美国人才辈出的秘密。
授课方面,寄宿学校实行小班制,每班10人左右,采用讨论形式授课。学校自身的校风和特色也各不相同,有致力于畜牧业的学校,有将学生按军队编制实施射击训练的学校,还有以歌剧和音乐教育为主的学校。此外,美国还有70所专门接收“差生”、有“学习障碍”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孩子的寄宿学校。
美国寄宿学校的共同之处是,孩子们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教职员工的指导下接受人品教育。例如,住宿生甚至不允许带手机,而且对看电视的时间以及到异性房间串门的时间都有规定,休息日外出时要进行汇报,说谎者将受到惩罚,喝酒自然也是处罚的对象。此外,寄宿学校还有体罚,但这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同意。不过,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裴聪实习生王冬梅本报记者邹慧颖
--稿件来自《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