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不通公路、位于悬崖峭壁之下、离清镇市城区30多公里远的暗流乡铁索村顺河村民组去年有一位村民病逝,其家属自觉将死者遗体运到城里火化,然后再拉回村里安葬在公墓里。
“铁索村是全市交通条件最差的一个村,顺河村民组村民要到城里必须吊着铁索上的滑轮滑到对岸上路。 ”清镇市民政局局长王新春说。截至2005年底,全市村级公墓园已建389个。这些公益性村级公墓园点亮了清镇山村的文明之火,目前,该市农村已兴起移风易俗新风,殡葬改革正成为该市占总人口76%的38万农民自觉的行动。
据介绍,清镇市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建起了公墓园———青山园,建起了火葬场,但2003年以前,每年火化率只在20%至30%之间徘徊,2003年2月11日还发生过群众打伤执法人员的事件。“2·11”事件使不良习俗反弹,全市竟有80多名干部职工带头违反规定。“2·11”事件后,该市用新思路再次推进殡葬改革。将殡葬改革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强化,各级实行目标管理,各乡镇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这期间,该市引资6000多万元建起经营性公墓红枫艺术陵园,又在全市广大农村分别建起村级公益性墓园。要求所有死者一律实行火化,一律不装大棺,公墓占地一律不超过1平方米。为让殡葬改革深入人心,该市编制数万册小册子分发各家各户,并建立专项扶贫救助基金和奖励基金。
两年多来,清镇市殡葬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仅2005年,全市实现火化无棺入墓,火化率、入墓率、不装大棺率均为百分之百。
作者:沈仕卫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