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6日电据吉林日报报道,“十五”期间,吉林省林业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组织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刻苦攻关、锐意创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生产贡献率达到34%。林业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针对西部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实际,选育了枸杞、柽柳等抗盐碱、抗干旱新品种,治理“三化”草原。 白城市林科院培育的5号杨,填补了我国栗钙土区杨树用材林品种的空白。省林业厅科技产业处组织的航天育种研究令世人瞩目,搭载卫星在太空接受射线辐射的11种造林树种,目前有6种苗期长势良好,有2种苗期表现苗高明显高于常规苗。
“十五”时期,全省共投入科研经费4352.4万元,开展科研项目348项,取得科研成果90项,其中7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43个林业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林业技术推广取得重大成效。在林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方面,东部山区重点推广了针阔混交林造林、优质高产经济林高效栽培等技术。在资源保护方面,推广了日本松干蚧专项工程治理技术。我省首创的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网络系统,为科学防火提供了新模式。
2001至2005年,全省共投入技术推广经费4473.5万元,推广科技成果198项。企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全省林业企业共投入技术开发资金40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62个。吉林森工集团研发的“超厚单板旋切技术”,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国家专利。他们研发的“均质刨花板”于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被评为我省名牌产品,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重大进展。“十五”期间,全省林业科研单位与28个国家进行了技术合作,引进外来树种53个、资金500万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