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路志强很有“官相”,宽脸、福态,说话嘴角带笑,语气不急不慢,一举一动都显得稳重。在陕西榆林市,他举足轻重:既任常务副书记,又任常务副市长,在中国的政治人事中,这种安排无疑位高权重,且相当少见。 但这位众人眼里老成持重的官员,最近却放言炮轰基层行政的十大弊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原是一次内部讲话
去年12月27日,陕西省法制办召开有关“依法行政”的论证会,邀请了几位法律专家,还有一些地方官员,总共10人左右。“今天是内部研讨会,大家可以放开讲。”会议主持人开场宣布。路志强翻开自己的发言稿,15页,市委办公室准备的,“行文太格式化了,没有讲出基层真实情况。”他于是趁其他人发言,在纸上草拟即席发言提纲。路志强第5个发言,他一口气抛出了基层行政的10个问题,会上反响热烈,结束时一片掌声。省法制办综合交流处武处长评价:“他的讲话切中时弊。这是他在基层工作的总结,不是无的放矢。”。
事件的转折是《法制日报》的介入
1月6日,内部刊物《政府法制》将路志强发言录音整理后全文照发。路志强当时不知道发言会变成铅字,不过尽管发表了,但《政府法制》毕竟是内部刊物,影响有限,事件的转折是《法制日报》的介入。1月19日,《法制日报》在头版刊发路志强发言全文,称之为“行政十弊”,该文章迅速被转载转贴,评论如潮。
文章中几个刺眼的字令路志强有些坐立不安
春节前,路志强收到朋友短信:“你关于基层依法行政的十个问题讲得非常好。”路志强当时没反应过来,问明白网上已经“遍地开花”时,赶紧让秘书下载来看。“我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故意在捣鬼,给我造成麻烦。当时非常气愤。”路志强语气有些急促。文章中有几个刺眼的字,令路志强颇有些坐立不安,路志强说:“说本来副职管的事情,就是正职一句‘这个事情以后要经过我同意哦’,这就成为一个制度,以后就按这个来;下级机关的人也说‘你这个必须经市长同意啊’。“市长看到肯定会不高兴。本来说到‘按这个来’就可以了,下面‘市长’说成‘领导’也可以啊。”
要是能引起部分人的思考我也无怨无悔
路志强想过如何处理这事,“当时有人建议我在网上再发表一个声明,说明只是在很小范围的讲话,而且没经本人审阅,只是根据录音整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路志强说,“有人说不要这样,不然支持你的人反倒会在网上骂你,好不容易有人说了一些实话,现在反倒变成缩头乌龟。所以我就算了,谁有看法让他看去。”“现在已经弄出去了,我就认了。”路志强说,“我想要是能引起一部分人的思考,那我也无怨无悔,也算是对国家依法行政出了一份力了。所以我的心里也很坦然。”
他说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
外界闹得风风火火,当地却一片平静,直到记者采访,路志强的夫人才看到这篇发言,她一边看一边笑,说“讲得好,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况”。路志强坐在一旁,正眼不瞧她,说“你仔细看了再说”。而2月10日,当地一名官员一边读这篇文章,也一边笑:“确实敢讲。”仔细看完后他又叹了一口气,“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他说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
身兼两个常务位置引人关注
2003年7月,路志强调任榆林市常务副书记,颇受市委书记周一波的倚重。在他调到榆林后,榆林的副书记排序颇为微妙,按常规,市委第一副书记是市长。但按职责安排,周一波不在榆林,常务副书记路志强又将代表市委主持局面。到任第二个月,路志强只用两个月时间,便把4600多口私有油井收归国有。至今,路志强将此引为两年多来最得意的手笔。2005年7月市政府换届,路志强当选常务副市长,身兼两个“常务”,位置引人关注。
我没有受到太大的压力
“我一般都以服从为前提,不管在市委还是政府,我都是一个副职,我的职责是支持他们的工作,执行他们的决定,体现他们的意图。”路志强说。“炮轰”事件后,路志强对自己的行政十弊观点并不后悔,“我没有受到太大的压力。”他说。对于文中提到的“市长”字眼,他没有向市长汇报情况,市长也没有过问,“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支持市长的工作,慢慢消除误会吧。”
行政十弊
一、行政权万能明明是下级的权力,明明是部门的权力,明明是副职的权力,但就是这么被上级领导给抢夺了。二、将法规变相变形明明法律有规定,但他就是不给你按这个来,甚至给你变相。三、法与情、法与理互相脱节比如说,有个农民把一个年轻人撞死了,按法律规定这农民就要赔10万块钱,但他不可能拿得出那么多钱。如果给他调解成5万块,当场结清,这不就解决了?结果不这样干,所以有法难依。四、一些人依法搞腐败政府的很多部门一般至少都掌握一部法律,且好多法律自由裁量权太大,许多部门就依靠掌握的这个执法权搞腐败。五、决策不科学是最大的腐败决策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造成1亿甚至10个亿的损失。六、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出现一言堂现在基层有法不依、决策不科学、依法搞腐败等问题,最大的根子就是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七、利用掌握的政府信息搞腐败比如招标,本来三天完成的事,他们一天就搞完了;本来要开信息发布会,他在不太知名的媒体给你发布个信息。可以限定信息公布的范围。八、审批权过多我国的行政审批权,尽管减少了好几批,但还是多。减少审批事项后,有些机关往往抓住一个特殊事例夸大,又把权力收回来,形成反复。九、办事无期限好多机关办事没法定期限,很多人利用这个时间段来搞腐败。十、行政成本太高有时候开半天的会,也要通知地市的市长或者分管领导来,这得花多大的成本?(都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