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人物
姓名:王建
年龄:23岁
背景: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应届毕业生
有过求职经历的人都知道,工作没着落的心情相当难受,王建这些天就一直是在焦虑中度过的。心里惦记着在蛇口举办的一场招聘会,昨天他又是很早就起床出门了,赶在大批求职者蜂拥而至之前,迅速进场搜索着目标。
和前几场招聘会差不多,昨天大部分单位提供的还是普工或者服务性的岗位,王建的选择余地并不多。很快,他就把目标锁定在南山区一家科技公司的22号展台,因为那里正在招聘他心仪的岗位——电子开发工程师。
“请问您这里要应届毕业生吗?”王建礼貌地问。
“嗯,应届生也可以考虑。”对方的回答令他很惊喜,赶紧递上了简历。
“我们这儿的待遇不高……”
“没关系,我不在意待遇,只求能有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王建迅速接过话茬。
简短询问了几个专业问题之后,负责招聘的女士告诉他,不管有没有面试机会,都会在5天内给他电话通知,这个答复再次让王建“很感动”。他悄悄对记者说,之前很多招聘单位都只是一句“回去等通知”,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不会通知了,而这家公司的答复则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尊重。
由于选择有限,王建很快离开了招聘会场。记者知道他的经济有些拮据,于是决定跟他去一趟他租住的房子,看一看除了参加招聘会,他在深圳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来到南山区大冲村,王建带着记者拐过几条狭窄的小巷,上了一栋农民楼的顶层。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另外还用木板隔出了两间“房中房”。王建和另外两个同学租的正是其中一间“房中房”,面积大概只有5平方米,除了一张上下铺,小屋里什么家具都没有。
“这不是只有两个铺么,怎么住3个人?”记者纳闷儿地问。
“我和另一个同学合睡一张床。”王建指着下铺小声说。
记者问他平时有没有和同学到附近去转一转,他摇摇头说:“没有,出去难免要花钱,不想把钱乱花了。”王建告诉记者,每天从招聘会回来,他就和同学在房间里聊天,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打算,然后为第二天的招聘会做些准备。
“这趟来深圳找工作好像吃了不少苦,会不会有些后悔?”看着王建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记者不禁为他担心。王建却淡淡一笑说:“年轻人出来闯荡,吃点儿苦没什么的!不是有句话说‘万事开头难’吗,既然打算在深圳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是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心理准备了。”
他还告诉记者,不管这次来深圳找工作的最终结果会怎样,他都不会后悔。在他看来,明天仍然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作者:本报记者滑翔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