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16日讯 (记者 肖国强 实习生 孙欣欣)提起蚕丝,人们大都会想到它在服装面料上的应用,科研人员却利用它生产出一种新型的人造皮肤,用于治疗皮肤大面积缺损。目前这一成果已通过专家验收,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今天下午,在主要发明人、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闵思佳副教授的帮助下,笔者有幸见识了这一新型人造皮肤。乍一看像馄饨皮的人造皮肤,用手拉拉却韧性十足。“从冰箱取出,自然解冻,消毒浸泡,贴在创伤皮肤表面,半个月左右创伤就会慢慢愈合。”闵思佳介绍说,为验证其功效,科研人员曾选取了15只大白兔分5批进行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贴上人造皮肤后,兔子身上直径3厘米的创口不到20天就得以愈合。
这种人造皮肤是科研人员提取蚕丝中的蛋白质生产而成,就像用蚕丝做成的服装面料一样,它具有丝绸般的光滑平整和柔韧特性。不仅如此,与目前治疗大面积损伤时最常用的猪皮材料相比,它安全性更高。
目前我国多数采用猪皮、异体人皮材料治疗皮肤缺损,这些人造皮肤功能单一、应用范围较窄。美国、日本等国虽然成功找到了利用胶原蛋白或甲壳素等原材料生产人造皮肤的方法,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以在我国大规模应用。科研人员一直尝试寻找更好的替代品。早在1996年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闵思佳就开始了相关研究。此后,在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科技局的项目资助及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她和有关专家开始了联合攻关,最近,这一成果通过了专家验收,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另有1项正在受理公示之中)。
这是我省科研人员首次开发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皮肤。专家一致认为,利用它来治疗大面积皮肤损伤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前景。同时,我省蚕丝资源十分丰富,利用蚕丝来生产人造皮肤,为蚕丝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我们将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力争让它早日投入生产,造福百姓健康。”闵思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