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省委书记徐光春委托本报特派记者向青藏铁路河南建设者转送他和全省9700万人民的慰问信;今朝,冬歇结束即将再赴青藏的河南建设者代表来到本报接听热线电话,向家乡父老汇报——
2005年,在青藏铁路将全线贯通、正值施工攻坚阶段波澜壮阔的大背景下,本报特派记者赴青藏采访,以亲历式的独特视角全方位展现河南建设者们的壮美风采。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获悉此事,亲笔写下慰问信。本报特派记者受徐书记委托,在青藏铁路最高点5072米处将慰问信转送给在此施工的河南建设者。徐书记称赞和勉励他们:在修建世界海拔最高铁路的艰苦岗位上,以河南人的诚信、勤奋、敢打硬仗的良好形象和精神状态,创造了杰出的业绩,其事可歌,其情可感,其志可嘉!
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海拔高程大部分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冰雹风雪不断,气候异常恶劣,途经昆仑山口、可可西里、沱沱河,在沿线雁石坪、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点唐古拉以及安多、古露、当雄等路段,都有河南建设者们奋战雪域高原、谱写人生壮歌的身影。
青藏铁路已于去年全线贯通,今年将迎来试通车的喜庆时刻,而我们这些建设“天路”的河南好男儿仍在进行铁路运行前的奋战。春节,他们一部分留守工地,未能与家人团聚;一部分回到了家乡约20天,身体和精神还没有调节过来,甚至和亲人掏心窝的话还没有说完,近几天就要返回“天路”建设一线……
昨日下午,我们特别把两家在青藏高原施工单位的部分上线人员请到本报,接听特别开通的热线电话,同时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项目部在西藏安多驻地开通了另一部热线电话,通过和读者的热线交流,雪域筑路的河南人向家乡父老讲述奋战在“天路”的传奇。
在两部电话各自开通的短短一个小时里,每个电话的间歇最多只有20秒,有家乡父老的殷殷嘱托和热情赞美,有读者关切的问询。建设者们通过讲述,发出一种豪迈的声音:我们,没有辜负光春书记和9700万河南父老的期望!
“天路”
筑路要克服三大世界性难题
去年本报特派记者全程跟踪采访的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项目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唐古拉山两侧,北起青藏交界的雁石坪,南至西藏安多县城,全长188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经过无人区,海拔最高5072米,最低4703米,平均在4900米以上。沿线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处于多年冻土区段。高寒缺氧,气候变化无常。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怀峰介绍说,通信是铁路的“顺风耳”,现在他们承建的通信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目前通信设备正在进行联合调试,积极为今年7月1日客车投入试运行做最后的准备。
去年本报重点报道的还有中铁十五局二公司青藏铁路项目部,他们承建的是青藏铁路位于当雄县境内的10座桥梁,施工内容以路基、站场土石方、桥梁和涵洞工程为主,其中包括唐古拉至拉萨段最大的铁路桥——当曲特大桥。施工工地海拔4300米左右,气候独特,高寒缺氧,环境恶劣。该公司郑州分公司党委书记孟银生说,经过几年奋战,中铁十五局二公司承建的工程已于去年上半年施工结束,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
按照术语,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项目部承担的是站后工程,中铁十五局二公司承担的是站前工程。青藏铁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是由于新建青藏铁路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要克服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常年冻土世界性三大技术难题,没有直接的经验可循。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项目部施工地段海拔为全线最高,施工难度和环境恶劣程度也居全线之最,但是,他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缺氧
走路都气喘却没耽误工期
连走路都气喘,还咋干活?青藏高原的氧气只相当于内地的一半多一点。昨日,许多读者提到这一问题。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怀峰说,在上线之前,他们公司的上线人员也有这种疑问。
他们的标段在全线氧气最稀薄的地段,对内地来的人说,劳动效率下降最突出,对人的肝、脾、肺,脑威胁最大(俗称“三大一小”:肝大、脾大、肺大,脑萎缩)。为了适应青藏,施工
人员要呈阶梯状上线,从内地先到海拔相对较低(2800米)的格尔木进行一周左右的习服(高原适应性训练),体检合格后才能向更高处进发。除了后勤用品外,工地常备的就是氧气,一旦谁缺氧,立即吸氧。2004年7月1日,他们正式在唐古拉山车站开工,开始了光缆缆沟的第一锹。
在青藏线上有句话:整月都不洗澡,谁也不说谁窝囊。有的职工施工近5个月不敢洗一次澡,不是不具备洗澡的条件,而是因为那里一日四季,晚上更冷,就怕因洗澡而感冒。感冒最容易引发的就是肺水肿、脑水肿这一类高原病。肺水肿啥样?发烧、呕吐、失眠,厉害的时候呼吸困难,少数人会昏迷。由于施工季节的限制,每个职工平均下山的周期为1个月。也只有这个时间内,职工们才有机会下山洗一个澡。可安多县城只有一个澡堂子,而施工人数又多,一下山大家就轮流去排队。
铁道部要求,参加青藏铁路施工的单位必须建立三级医疗机构,他们还把生活供应车、医用急救车开到工地。尽管这样,开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还是有十几名职工病倒,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感冒、炎症等。3个月下来,一位职工居然打吊针58瓶,手上针孔密布,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脚上扎针输液。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克服困难,一点没耽误工期进度。
环保
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环保
青藏高原素称“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作用最大的高原。青藏铁路建设对环保的要求是:必须把生态环保当作大事来抓,保护好野生动物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沿线植被、湿地和自然景观不受破坏。
面对读者关于环保的疑问,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二段段长王玉回答:“环保很严,据说有的单位汽车在草原轧了一下,就被罚款10万元。”光缆径路沿线植被草皮较多,为了保护植被,他们仔细研究地质概貌。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草皮生长比较慢。“为了保证移植的成活率,只有进行人工移植,轻轻挖、轻轻移。草皮的宽度和草皮熟土的取土厚度都控制严格。草皮取出后,放在光缆沟一侧,按次序排放整齐,并根据天气情况为取出的草皮洒水养护。施工结束后,再‘复制’回原处。”
突击队队长甘从海告诉读者,项目部作业一队担负唐古拉山百里无人区的施工,还要根据施工情况经常更换驻地,但他们每到一处都将帐篷选择在无草皮的地方搭建,用彩条布围一片活动区域,使高原植被不受破坏,河流水源不受污染。施工垃圾,比如纸箱、废料等带回去集中处理。
王玉说,青藏高原是我国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建设单位在沿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建设野生动物通道,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次。根据监测,藏羚羊已经适应了人工营造的迁徙环境,大批藏羚羊通过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
在全线,他们又得到了一个“一流”的评语。
工作
300条电热毯为基桩保暖
常年冻土是青藏铁路施工的世界性三大技术难题之一,更多的读者问,尤其是冬季施工的情况下,怎么能确保施工质量呢?施工单位想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招数。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项目部作业二队工程师乔劲松告诉读者,通信光缆很娇贵,有灰尘,会影响通信质量,有水,更不中。光缆接续要求科学的施工,有时候被逼无奈,他们就用“土”办法:风沙大的时候,他们就给光缆搭起帐篷,在帐篷里接续。青藏高原天气多变,年无夏日,日有四季,在帐篷里接续,有时热得直冒汗,有时冻得直打战,有时一阵狂风就能把帐篷吹翻。雨季,看着接头坑里满坑的泥水,他们急得多次流泪,但还是挽起裤腿从泥水里将光缆挖出来进行接续。接续人员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干就是一个多月,终于把50多个接头接完。在青藏全线光缆线路验收测试中,该段线路接续质量名列第一。
红外线检测设备施工时正值全年最寒冷的季节,冻土让他们头疼,他们买来牛粪一层一层地烧,一层一层地开挖。
他们施工的无人区要建35座通信铁塔。铁塔组装于9月底开始,进入10月份,气候条件越来越差,大雪覆盖了整个唐古拉山区,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10摄氏度,早上有冰无法上塔作业,下午又刮起八九级的大风不能高空施工,每天只有中午的一段时间能干活。混凝土凝固要求不低于5摄氏度的气温,施工中他们用牛粪烧水,用火炒砂石,浇筑完毕,或搭上帐篷,生起炉子,或把基桩裹上电热毯,发电进行保温,用电热毯最多的一个基桩,居然用了300条!就这样,140个基桩的优良率高达98%,合格率100%,在全线同专业中排名第一。
穿衣
司机一年穿坏三套棉衣
衣食住行,这几乎是每个打进电话的读者都要提到的问题。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二段党委书记、去年10月底带领突击队赴青藏的聂宗英介绍,青藏通信项目部承建标段地处藏北安多县境内,全年日平均温度零下5摄氏度,属于高海拔高寒地区。“高原十里不同天”,在施工区段,夏天忽而骄阳灼人,忽而雷雨冰雹,变化无常;冬天忽而狂风大作,忽而雪花纷飞,奇寒无比。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稍一疏忽就可能着凉感冒,所以穿衣戴帽保暖御寒最为重要。他们终年“羽绒大衣厚棉裤、军用皮靴大棉帽”,四件宝贝不离身。
在工地见不到身着西服的帅小伙,看到的多是穿戴窝窝囊囊的“小老头”,这样的环境谁也讲究不起来。光缆接续人员和货车司机们最费棉衣。接续人员终日与光缆石油膏打交道,还要车上车下地搬仪表设备、装卸材料,司机每天早上要钻到车底下烤车发动车,没几天新棉衣就满是油污或棉絮外露,货车司机刘培基一年内就穿坏了3套军用棉衣棉裤。
吃饭
先调整呼吸再细嚼慢咽
牛羊肉“密集”,肯定吃得不错吧?
聂宗英称,在青藏高原上吃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藏民区牛羊肉不缺,但蔬菜供应匮乏,厨师就设法从格尔木采购蔬菜,再分送到沿线无人区的几个临时工点食堂。由于海拔高,不到70摄氏度水就开了,煮饭、下面、煮饺子干什么都离不开高压锅,时间短了半生不熟,时间长了成了一锅粥,火候如何掌握可是个技术活,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工地食堂的炊事员个个练就了一手高原做饭的本领。刚上高原的人一顿饭吃下来一定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痛苦异常。时间一长就摸到窍门,吃饭前要先调整好呼吸,再细嚼慢咽。食堂早上羊肉汤,晚上八菜一汤或鸳鸯火锅,中午在现场泡方便面,要说伙食开得也不错,但大家还是个个减肥5~15公斤,在青藏线见不到肚大脖粗的人。
住宿
黑熊随时都会闯进帐篷
有读者对施工人员怎么住很感兴趣,聂宗英说,野外无遮无拦,几顶帐篷显得很孤寂。夏天还好受一点,冬春季节狂风怒号,钢丝绳拉得不紧帐篷就可能被一阵风卷走。驻地没有电话,手机也无信号,通信联络只能是写纸条传口信的原始方法。电视也看不成,刚装好的卫星接收器一阵风就又刮坏了,娱乐生活很贫乏,驻地都没有电,只能靠发电机临时供一会儿,照明还靠蜡烛。无人区住倒是很安全,一般没有毛贼光顾驻地,也不需要建围栏,这也给人与动物创造了和谐相处的环境。
在驻地周围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羚羊、野驴在悠闲地吃草,单只野狼、狐狸有时也在驻地附近窥探。10月的一个雪夜,扎加藏布区间工点距作业一队帐篷30米外民工队做食堂的帐篷门突然被推开了,住在里边的炊事员借助昏暗的烛光看到一只一米多高的黑熊带着两只小熊摸进帐篷觅食,两人当即就吓傻了。黑熊吃完了灶台上的食物后大摇大摆地消失在雪夜中。
行走
还没干活身子都散架了
“通信施工野外工作量居多,职工每天需要乘汽车到区间施工,测量线路、敷设光缆还需要步行。”聂宗英说。在青藏线出行是一大难题。铁路边站前局修的便道已被大车轧得坑洼不平,难以行走,从安多到唐古拉90公里的路程出工车辆要跑3个多小时,还没干活身子都晃散架了。上线时公司配的6辆新车已浑身是伤、面目全非,领导和司机却毫无办法,活还要干,路还要跑,只要安全机件不出问题就行了,好在司机们都顾大局,重安全,上线后在脑子缺氧反应迟钝的情况下已安全行驶了近40万公里。
在高原空手走路都轻飘飘,但放光缆时要前后招呼民工,还要检查敷设质量,不跑路行吗?遇到沙尘暴或狂风天,人在风中站都站不稳,在平原一天能走30公里,在这里走3公里就十分不易了。上线司机王有意和刘培基称,他们已经在青藏铁路线上开了近3年的车,但开着车他们感觉心跳加速,头晕、肚子发胀是常有的事。由于缺氧就连汽车有时也闹意见,特别是到了寒冬季节,因为汽车难启动,司机早上必须早起床一两个小时,使用启动液,让发动机“吸氧”,汽车才能发动。
浪漫
高原上隆重举行婚礼
有一位刘姓读者对本报去年的“大河特别行动·走上青藏铁路峰点”系列报道印象深刻,他问:“去年说要举行高原婚礼的总工如愿没有?”该公司工会主席樊合顺喜气洋洋地对这位读者说:结啦,这是“最高”、最浪漫的婚礼。2005年8月12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通信项目部的总工何兵和他的心上人在唐古拉山结为连理。
爱好
他们用诗歌记录生活
有位读者打电话问到了精神层面:施工人员给人的总是大老粗的印象。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党委副书记唐文兴说:他们不但不是大老粗,他们甚至是诗人,不同的是,有的人拿起了笔,有的人在用肢体抒写。唐文兴读了青藏项目部孟祥亮的一首诗:想家的夜晚/我凝望着深邃的蓝天/皎洁的月亮是妻子的笑脸/闪烁的星星是儿子的期盼/自从到了雪域高原/我就知道/这儿离天很近/这儿离家很远/自从到了青藏线/我就知道/这儿是雪山连绵/这里都是真正的男子汉!
通车
运营的火车都是特制的
“啥时候通车,车厢内会不会缺氧?”中铁十五局二公司郑州分公司党委书记孟银生在接听电话时遇到了这个“难回答”的问题,他幽默地说:“这个问题应该问铁道部部长。不过,已公布的消息我可以透露一下。”
他说,青藏铁路目前是单线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到拉萨段,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青藏铁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以来,进展顺利。2005年10月18日已经全线贯通。今年起,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将画上句号。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将开始试运营,2007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据初步估算,届时,从兰州坐火车24小时即可到达拉萨。据悉,青藏铁路运营的火车车头和车体都是特制的,车厢内有足够的氧气,旅客不必担心,全线共设11个有人值守车站、5个景观站和18个无人值守车站。青藏铁路将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黄金旅游线路。
链接一 做客两企业施工期间获得的部分荣誉
中铁十五局集团:
参战青藏铁路职工有7人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西藏自治区爱国卫生运动先进集体;青藏总指绿色环保先进单位;当曲特大桥荣获河南省“青年文明号”工程、铁道部“青年文明号”工程,被青藏总指评为优质工程;
一人获青藏铁路建设建功立业“高原开路先锋”称号。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三公司青藏铁路通信项目部:
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河南青年文明号”;
项目部总工程师何兵被评为铁道部“青藏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项目部司机王有意被推选为北京市2005年度“经济技术创新先进个人”;项目经理郝全锋的先进事迹被收入中国铁道出版社《群星璀璨》一书。
链接二 “大河特别行动·走上青藏铁路峰点”报道回顾
2005.4.14《出发!向着青藏铁路》2005.4.16《远方天低,迎面呼吸高原的凛冽气息》
2005.4.18《情感在高原的第一台阶宣泄》
2005.4.19《准备,向青藏铁路峰点进发》
2005.4.20《体检合格,上线的日子即将到来》
2005.4.21《告别格尔木奔向唐古拉》
2005.4.22《和青藏铁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05.4.23《河南人的坚韧与青藏铁路一起延伸》
2005.4.25《徐光春慰问河南“铁军”》、《吻天的唐古拉,河南人问候你!》2005.4.26《小城安多的平凡与感动》
2005.4.27《峰点以南,河南人延伸着激情》
2005.4.28《我们的行程,没有终点……》
施工当中,草皮的宽度和草皮熟土的取土厚度都控制严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