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林法师正在柏林博览会上“推销”少林功夫。(沈青松/摄)
编者按:少林寺不仅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如今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目前,嵩山少林寺在全球广开分寺,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少林寺在全球传播中国功夫和中华文化的举动备受称赞,但它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受到了批评。 在全球化的今天,少林寺的国际化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
少林寺开始建英文网站
1996年,少林寺在中国寺院中率先建立了中文网站,随后又在网站上公布了《易筋经》、《洗髓经》、七十二绝技等少林武功秘笈。据统计,2004年少林寺网站的点击率达15万人次。
对互联网的利用仅仅是少林寺走向世界的一步。如今,表演武术、讲经论法,乃至拍摄少林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成为少林僧人与国际社会往来的方式。随着少林武僧团在全球巡演次数的增多,越来越多从未到过中国的老外在自己家乡亲眼见识了少林功夫。不少人对此着迷,有的甚至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嵩山少林寺就开始接待日本、韩国、欧美等地的佛教、武术、文化代表团及政府官员来访。近年来交流活动更加频繁,平均每年接待300人以上,共20多个团次。“来而不往非礼也”,少林僧人也逐渐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的宗教学术会议和佛教法事活动,并把少林功夫带到了国外。1987年,释永信开始担任少林寺住持以来,他率领的少林功夫表演团体已经走访了60多个国家。
释永信告诉记者:“提起中国,许多外国人都有种神秘感。少林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世界各地举办演出。这样一来,其他国家的人民就有机会通过我们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
200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通过决议,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嵩山少林寺日”,以便不同宗教、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加州居民能够欣赏到少林历史悠久的禅宗与武术。
海外“洋少林”
少林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是去海外设立分寺。2001年7月,“少林俗家洋弟子”戴勒在德国柏林开办了少林文化中心,他也是德国少林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德国少林文化中心厅堂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可用绿地1万平方米,是目前欧洲最大的中国寺庙。中心内不仅有禅师,还有武术师、中医师等与宗教、健身有关的专业人士。戴勒告诉记者:“短短几年,中心已吸引了几千名学员。”
德国学员安娜对少林寺充满崇敬之情:“学习了少林武功后,我才了解到少林寺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气功、太极,还有佛教。与德国人的生活方式相比,我觉得他们的方式更让人舒服。”有的德国学员在留言簿上写道:“少林寺打开了德国人的心房。”
纽约法拉盛华人区的少林寺是少林寺在美国的第一家分寺。如今,这家1995年建立的少林寺中,英裔、西班牙裔、俄罗斯裔、南美裔、非洲裔的比例已从早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50%,甚至还招收了不少女弟子。十多年来,纽约少林寺已培养出各族裔弟子数千人,分散在美国各州。
纽约少林寺方丈果林大师告诉记者,来少林寺练功的弟子,小的四五岁,大的80多岁,目前能坚持练功的有300多人。他们每天从下午4点开始,一直练到晚上10点钟。这些洋弟子们通过练武,逐渐身心统一、佛武统一,有的已达到“禅修”的效果,进入“禅拳一体”的境界,通过练武体会了佛学的博大。
记者在这座现代化的少林寺看到,果林大师出入以汽车代步,手中有最新款的手机,厨房中有煤气炉、电水壶,办公室中有电脑、录像机。但少林寺的僧众平日的伙食仍以素食为主,附近的弟子常送来一些他们自己动手做的豆腐、青菜。果林大师告诉记者,除了偶尔喝点咖啡和吃些洋面包外,他最常吃的还是馒头。他笑着说:“少林寺的和尚都爱吃馒头,走到哪里都不变,我也觉得奇怪。”相关报道
海外分寺不仅仅是武馆
少林寺海外分寺不仅是武馆,也正成为佛教思想的传播中心。如今,少林文化中心在德国已经是家喻户晓,甚至成为柏林的一个旅游景点,电视台、报纸都曾做过专题报道。中心的师父们也常受邀到一些周边国家进行表演和授课。他们曾为祈祷世界和平、拒绝恐怖活动举行了大法会;以“和平、禅宗、幸福”为主题,举行讲经法会,很多欧洲议员都来参加。旅欧华人为此感到非常振奋和自豪,聚会时也常请师父来参加。
由于前些年少林寺商标曾遭国外抢注或盗用滥用,德国少林文化中心不仅成立了有限公司,还通过多种语言界面的网站介绍少林文化。戴勒说,德国的其他数十个城市,也将成立少林功夫传授中心,“德国少林寺将成为充满东方韵味的中国文化武术中心”。
在美国,果林大师告诉记者,除了纽约少林寺以外,休斯敦、洛杉矶等城市也都有规模不一的少林寺或少林分馆,他经常到这些地方讲经或授课。在2005年庆祝纽约少林寺成立10周年的活动中,果林大师组建的“少林功夫表演团”参与了社区各项公益、慈善事业、募捐义演和社会赈灾活动,举办了少林寺镇寺之宝《易筋经》展出、“少林功夫表演暨千人素斋大型宴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受到了各界人士好评。联合国总部也曾邀请他们前去表演。一位联合国官员在看完表演后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已成为中华文化最深入人心的杰出代表。”
遭到各界质疑
然而,少林寺的国际交流活动越来越商业化,不少人指责少林寺追名逐利,与佛教的宗旨不符,还有人担心少林弟子过多地参与世俗活动会影响他们的修行。
如今的少林寺不仅有慈善福利基金会、禅露杂志社,还有少林实业发展公司、影视公司、武术推广办公室等分支机构。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对释永信的报道中称,他“常常坐着配有专职司机的吉普车四处旅行,坐喷气式客机周游世界,与好莱坞名人过往甚密”,是“身披袈裟的首席执行官”。
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的生意做得很大,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其中1/3归寺院。对此释永信却表示,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应该解放思想:“每个和尚所做的事情不同。有的专心于修行,有的努力学习,有的希望赢得追随者。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如果有些僧人想成为经营管理者,我想也是可以的。”
据释永信介绍,少林寺在海外演出等活动中获得的供养一般根据施主的意愿交给寺院或个人,用于日常开支和各类活动。2004年,少林寺募集善款在河南省资助了1000名16岁以下的孤儿。为了帮助少林僧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释永信还送他们去读MBA课程。他说:“佛门弟子过去与世隔绝,如今时代变迁,僧人也需要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掌握英语、计算机等技能,甚至出国留学,这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佛教和传统文化服务。”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佛教研究专家姚卫群指出,如今大量寺庙位于闹市区,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少林武僧参与世俗生活的同时,可以把国外巡演获得的收入用于赈灾、资助贫困儿童上学等慈善事业。姚卫群还表示,武术包含着积极向上、扶危济困的精神,与佛教思想有吻合之处。但武术毕竟不是佛教的核心,只有与哲学思想、禅宗智慧等佛教文化的精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佛学在世界的传播。环球时报(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邹德浩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沈青松)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