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都想为居民办事,可“缺钱”让他们感到窘迫,怎么办
气化街社区主任白晓燕曾带领干部们为平房里的几十户居民修建了厕所,用她的话说“为了给居民们办点事,我们把社区的经费都拿出来了,哪怕是买一袋水泥,我们也要反复搞价,那点钱简直能攥出水来。 ”由“一间黑屋子,两张破凳子,3个老婆子”的居委会改制而来的社区, 其中大部分都和气化街社区情况相同。想摆脱这种日子,社区能想到的只有发展便民经济一条路。
■社区首富响水湾钱从哪里来
在省城453个社区中,年收入13万元的响水湾社区是“首富”,是太原市第一家拥有“社区服务专车”的经济型社区。2001年,响水湾社区建立了“社区工作服务站”,开办了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孤寡老人、“两放”人员的服务,还有医疗、文化体育、法律咨询共8项综合服务,其中单项服务项目就有65个,服务覆盖率在全社区达90%以上。特别是针对社区居民绝大部分为东山煤矿家属这个特点,响水湾社区与东山煤矿紧密合作,在家属区商业网点建设上,由社区出面成立了超市、干洗店、浴池、集贸市场、卫生清洁队5个大型服务网点或组织,不仅安排了223名下岗失业人员,而且能为社区创造一笔可观的收入,用于社区其他服务项目和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支出上。
■织毛衣、搞家政社区各出招
走进三益社区办公室,一件件编织精美的儿童毛衣整齐地摆在桌上。社区陈主任说,这是社区内新的经济增长点。他们和一些客商联系,由社区下岗女工手工加工针织品批发给市场。今年刚刚起步,但效益很好。下元街道办事处的敫卫红副主任告诉记者,在去年开展的社区自谋发展活动中,下元街办的20多个社区依靠家政服务,很快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而且各有特色,全部都有了收入。本月初,万柏林区和平街道办事处也推出了发展社区经济的计划。
万柏林区社区建设局的梁局长分析,以前社区经济就是出租几间门面房,而现在社区经济在向多元化迈进。社区经济可划分成三种类型:服务型经济,主要指以发展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服务经济,诸如:快餐、自行车棚、浴池、各种中介服务网点等;自救型经济,主要组织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实现再就业;社区公益型经济,主要指社区内居民的捐款、赞助、各类基金等。
本报记者吴学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