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本报记者 朱全弟 文
青浦朱家角的老街,不知走过了多少遍,推陈出新的趣事,依然会不断冒出来。北大街上开馆不久的稻米乡情馆,几乎是游览古镇的必经之路,稍不注意,它也许就过去了。这不,馆内不声不响,外面无人知晓,二楼入住了一批稻草人:兀自喝绍兴的老酒,包元宵的汤圆,蒸重阳的方糕。即使我们已经靠近,这些真人一般大小的“草民”也不理会我们,照旧手舞足蹈。那种自我陶醉的劲头,也感染了我们。
春节,家家户户磨米烧灶,一个大蒸笼,里面有白条年糕、猪油桂花糖年糕、枣泥核桃糕……听听,也让人咂嘴。第一张桌上,大人们正在做圆子、蒸糕点,还没下锅煮,也未上笼格,小孩已爬上凳子,是好奇,抑或嘴馋?
元宵节,是春节的压轴节日,吃汤圆是期盼圆满的意思。笼里还放着颜色丰富的定胜糕,老妪穿着土布衣服,在灶膛后添柴火,而围坐一桌的人,正喝得起劲,有的甚至把脚跷到了长条凳上。
这些人,全都是稻草做成的,却并非是“草包”。不知怎的,他们嘴上无语,但是十分传神,让你的思绪一直可以飘向远古。
在渔猎畜牧的时代,传说人们就是在草丛中发现了野谷。“草”,其实是非常富有内涵的尤物。朱家角的人,“草创”出的这一传神之作,很耐看,引人遐想。
“大婶”在灶上忙碌,一家人正等着饭菜飘香
忙完农活的“当家人”,在小酒馆里畅饮
“女眷”们忙着做糕团,屋里洋溢着过节的快乐
透过篱笆,各种姿态的稻草人活现了水乡生活
见习记者 雍榕 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