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2003-03-17 08:54:33)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刘冰,1954年生,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1979年进入北京市百货大楼工作,现任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市百货大楼总经理、党委书记。
一身合体的职业装,神情严肃,发言认真,这是北京市百货大楼总经理刘冰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给人的第一印象。 只有在3月8日这一天,换上了一身淡蓝色的春装,工作人员夸她的衣服漂亮时,她才轻松地笑了笑:“今天我们过节!”刘冰的心情的确没法放松:首次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递交了“建议制定《大店法》”的议案,呼吁通过立法解决商业设施布局不合理、竞争加剧的问题。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存在的商场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令她十分焦急。每天,她还要带上厚厚一叠卷宗,白天审议完各项议程,晚上她还要细细研究今年将要开业的“北厦”方案。百货大楼即将面临重大的转型,作为整个方案的策划人,她不能有一丝懈怠。在会议间歇的半个小时时间里,刘冰匆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呼吁制定一部新的商业法规 记者:这次的会议您是不是有备而来,打算提哪些建议?
刘冰:我想提两个方面的建议,呼吁政府对现代流通业中的有关问题给予关注。一方面,我们离《WTO议定书》商业领域的开放还有两到三年的时间,怎么样在这段时间里做大做强民族商业的问题;另外,就是在商业网点的开发、规划过程中怎么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不要造成盲目的重复投资。我呼吁制定一部新的商业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下来。
记者:具体地说,您的这些建议是针对哪些问题?
刘冰:我所说的重点就是怎么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的问题。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现象应该引起注意,有些地区提前对外资开放了,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开放时间,还有的在股权比例上放宽了要求,这个问题应该警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保护民族企业加入世贸后的生存发展问题,我们有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或是迅速提高商业水平的角度考虑,在做法上把规矩破坏掉了,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样会造成民族商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争取的可贵的时间没有利用好,在自己还没有太健壮的情况下就迎来了国际上大型零售集团正面的碰撞和打击。
要让企业视信誉为生命 记者:近一两年的时间以来,北京的各商家竞相打折,而且愈演愈烈,有媒体称之为“疯子般的竞争”,您的建议中是否有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刘冰:这就是我所说的规范市场秩序中重点要提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深受其害。国内一些城市出现的低于成本价、低于进价销售的行为,我觉得一方面损害了企业本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欺骗了消费者。实际上一件商品进入商场有个正常的毛利率水平,现在外地有些商场甚至出现了买100送400,我不知道这怎么赚钱,北京市也有买100送60的。商场正常的毛利率水平应该是17%至23%左右。在正常合理的情况下这样打折,一种可能是虚增价,价格提上来以后再送,这就是一种价格欺诈。另外一种情况是商场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在开业时大大低于成本价促销,曾经出现抢购引起的混乱场面,这种价格竞争已经超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记者:现在已经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约束这种行为,您认为制定新的商业法规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刘冰:虽然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消费者权益法等法规,但是在执法力度上控制这种情况就显得很苍白了,不足以使这些企业高度重视。现在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并不把信誉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顾客也不成熟,商家都抱着侥幸心理。如果一次不守信誉的行为就会导致倾家荡产,企业就会视自己的信誉为生命。
价格和价值的背离造成恶性循环 记者:事实上,很多人都明白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是不良的,但是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大家都这样做,您认为背后的误区是什么?
刘冰: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我在跟供应商开会时也几次谈到这个观点,现在市场上很多商品的价值已经和价格发生了严重的背离。国外的零售业在北京来考察,他们说没想到中国的商品这么贵。为什么导致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是厂家和供应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规避进入市场的风险,加大了加价力度。我跟有些供应商了解,有的服装加价率甚至到了5至8倍,这样的加价形成一个误区,有人认为中国的消费水平已经很高了,不标高价就不代表自己的商品高档,他们不在商品品质上下功夫,而是在价格上下功夫,标的价越高,说明档次越高,消费者就买账,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确实,国际上有些有影响力的品牌,价值和价格不完全统一,但是这里含有它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这是几十年在市场上历练出来的结果。现在国内有些厂家在价格上盲目追赶国际知名品牌,实际上在品质上并达不到。老百姓收入有限,高价格事实上抑制了消费,消费者买不起,商场就得打折,供应商在标价上就要留出商场打折的空间,造成恶性循环。国内有些城市价格控制得比较好,比如广州,价格上控制得比较严,商家自律也比较好,竞争比较有序,但在有的城市就不行。但是一个供应商不同的品牌要在一个城市去卖,就要根据不同城市的打折幅度来定价格,最后还是消费者倒霉。我曾经想过百货大楼不参与打折,我跟供应谈,不参与打折,实实在在把该降的价降下来行不行?他们说,不行,因为在北京市或在全国要统一价,那肯定是就高不就低,肯定要考虑有些商场有不断地打折,要留出打折的空间。同时商品又是统一价格,如果我不打折,明显同一品牌的商品就会比别的商场高,就会丢掉市场份额,结果造成我们被迫地参与这种打折。
记者:能不能采取一些其他的竞争办法?
刘冰: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商场的品牌的重合度非常高,如果某家商场和其他的商场不重合,也可以不怕这种价格竞争。比如赛特和燕莎,他们的定位与中高档的商场不一样,所以可以游离于竞争之外,但是目前大量的以主流消费群体为主的商场品牌重合度非常强,你不打折,市场份额就会被别人抢走,而且时间长了,顾客就会把你忘掉。
记者:您认为这种恶性竞争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刘冰:我认为这是市场在格局性重组形势下优胜劣汰的一个方式,同时也要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来规范,就好像一个脓包,鼓出来就该治了。
我呼吁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规范市场秩序,规避恶性竞争。行业自律组织比较弱,必须要有法规来约束,先把恶性的趋势抑制住,然后再说怎么样更合理,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大家可能都会很难受,坚持过这一段时间,价格就会慢慢回归价值,市场就会有一个良性循环。
今年百货大楼要发生质变 记者:具体地说,百货大楼在这种形势下打算怎么做?
刘冰:百货大楼在硬件环境上不如新建的商场,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诚信,劣势的影响就会减弱。去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达到10亿,利润8000多万,每平方米效益在北京是最高的。信誉是47年的积累得到的,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所以一个企业不把信誉当作生命,这个企业就没有未来了。
记者:百货大楼被称作“新中国第一店,可能目前这种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作为这个时期的领导者,您怎么看待这处困难?
刘冰:大楼的过去是辉煌的,但不能吃老本,最关键是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百货大楼的厚爱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包袱,比如,以老大自居,惟我独尊,这种观念会在我们的思想当中有影响。怎么样从以我为中心转变为现在的以顾客为中心,这是我们面对的最大的一个课题,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持之以恒的一件事就是转变观念。百货大楼已经是一个上市公司了,但是几十年的国有企业的老观念会给干部职工带来影响。这些观念的转变对未来百货大楼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核心的经营理念就两句话:一切从顾客出发,一切让顾客满意。
此外,还要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今年,我们要对商场作大的调整,完成百货大楼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的转变,定位更清晰,品牌更丰富。今年我们“北厦”新店要建成开业,可以增加2.5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