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11-10 来源:新华社
今年7月,胡锦涛同志视察山西时特别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山西的实际出发,在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在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在改进干部作风上下功夫,不断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
山西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要加快自身发展,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强化发展举措,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做到经济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把科学发展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把农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中、把农村繁荣纳入全社会进步中、把农民增收纳入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中统筹考虑,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方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拓宽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渠道,推动城乡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上,加大发展优势产业的力度。着眼于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坚持产业延伸与产业创新并举、存量提升与增量优化互动,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进一步抓好优势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支撑体系。围绕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煤电产业、材料及加工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等带动性强的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兴产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完善发展优势产业的规划和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增加科技含量、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发展优势产业基地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
在统筹区域发展上,加大培育集群经济、特色经济的力度。发展城市群、产业集群和企业园区,通过空间集聚推进要素整合,培育特色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建设都市经济圈,明确和完善各城市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建设重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高速公路沿线的资源合理配置、产业有机整合,形成富有活力的产业带。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完善政策措施,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夯实富民强省的基础。
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结合产业特点,制定和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规划、政策措施、技术途径和推进步骤,选择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园区和市县进行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特别是以煤矿为依托,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以钢铁、焦化企业为依托,扩大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以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废物资源化,既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又促进经济由线性运行向循环运行转变。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加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的力度。在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中促进资源节约,在全面治理和严格控制中促进环境保护,在积极修复和大力建设中促进生态改善。努力实施重点城市和地区的蓝天碧水工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环境生态工作的科技水平,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促进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执行国家标准,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树立新的资源环境生态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在增强发展动力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和保护,拓宽其发展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搞好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激活社会资本,提高融资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调控引导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和战略资源进口,抓好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
努力建设和谐山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山西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真正做到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协调推进。
创造活力促进和谐。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大力营造平等竞争、鼓励创造、共谋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使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通过实现与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工作。必须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社区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公益事业,做到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相协调、培育经济增长点与拓展社会就业面相结合、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相统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实施扶贫工程,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
通过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和谐。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的观念、体制和方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特别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完善社会应急体制,健全处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和谐。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利益表达协调机制,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育引导群众增强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充分理解、积极参与各项改革。
通过加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和谐。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切实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制定一批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法规。扩大基层民主,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改进干部作风。
保持勤奋学习的品格。各级领导干部应把学习作为自觉行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
保持开拓创新的意识。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以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善于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破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以全面创新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保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和把握各个阶段经济运行的特征和趋势,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探求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律,探求资源型地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规律,探求经济欠发达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探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规律,探求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协调发展的规律,切实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发展的科学性。
保持开放大度的胸襟。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事物,用开放的胸襟谋划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努力创造有利于对外开放的体制和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善于与外界打交道、谋合作、共发展。
保持埋头苦干的精神。在繁重的任务和难得的机遇面前,凡事都应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坚持不懈。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端正用人导向,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选拔机制。
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加强党性修养,解决好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筑牢拒腐保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者: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28日 第九版)
张宝顺简历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1950年2月生,河北秦皇岛人。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理论系函授学习。1992年在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68年在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参加工作,曾任局团委书记。1975年任秦皇岛港务管理局党委副书记。1979年后任共青团中央青工部干事,副处长,副部长。1982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85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1991年兼任全国青联主席。1993年4月至1998年3月年10月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1998年3月至2001年10月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2001年9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2001年10月在中共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副书记。2004年1月,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山西省省长。2004年2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