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1-26 08:45:04) 稿件来源:吉林日报
2005年4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平安吉林的决定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全省上下认识统一、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促进了社会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省委书记王云坤在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呈报的《关于建设平安吉林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对建设平安吉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唐宪强任组长的建设平安吉林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与省综治办合署办公。各地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了这一活动的健康发展。
各级公安机关积极组织开展春季严打整治、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侦破命案和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行动,并全面打响禁毒人民战争。2005年1月至11月,破获命案979起,破案率达91.2%,其中重特大命案全部侦破;及时侦破了长春“4·26”爆炸勒索案、汪清“6·18”入室抢劫杀人案等一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抓获了蔡豪文等一批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逃犯;依法审理了桑粤春涉黑等一批有影响的案件,震慑和减少了犯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了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的综合整治。省综治委和省公安厅,开展了全省范围内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和整治工作。全省确定52个治安重点整治区域,经过综合治理,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省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社会事务管理部门,开展多个专项治理,遏制了非法食品、药品泛滥和生产事故高发势头。针对省内铁路沿线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的实际,经与沈阳铁路局协商,由省综治委牵头,省公安厅、司法厅、工商行政管理局参加,组织开展了百日专项整治活动。在加大打击力度基础上,开展铁路护路、群防群治、综合整治,收到了初步成效。吉林、白城、辽源等地,根据群众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化市二道江区根据通钢周边偷盗等犯罪给企业造成每天高达近10万元损失的实际,开展环境整治,受到通钢等企业的欢迎。
省及各地十分注重强化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新闻宣传部门大力开展“平安吉林”建设宣传活动,通过“平安吉林千里行采访”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平安吉林”建设的社会影响。各级安全管理部门通过专项整改活动,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一些部门不仅“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还积极参加社会的创平安活动。省创建办协调省边防总队,在中朝边境的龙井市三和镇抓了平安边境乡镇建设试点,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探索建立以边防派出所为平台,以专兼职治安员队伍为基础,以第三代报警系统为依托的“边境110”防控体系,并召开了现场会。为了摸索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平安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问题,省创建办与省政协社法委联合召开恳谈会,省政协委员建言献计,开阔了平安创建活动的思路。延边、白山等地,探索建立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的工作新机制。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省及各地注重长远建设,坚持抓基层基础工作不动摇,努力把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工作力量和经费保障向基层倾斜。一是加大投入。2005年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拨付综治专项经费达1500多万元,通过社会筹集群防群治经费1000多万元,拨付平安创建经费300多万元。乡镇街道专职综治干部配备率达到90%。注重解决专职治安防范力量不足问题。提出了以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的方式,招聘“4050”人员作专职治安员的思路,省政府为此制定了政策,由各级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从国家再就业资金中解决报酬的大部分,在城区按照每200户的标准配备专职治安员,群众义务治安员队伍已达16万多人。长春市加大对平安建设的投入,市财政一次投入320万元,对尚未配备综治警务巡逻车的141个社区全部配备到位;对全市1万余名保洁员实行一岗双责,使之承担起治安巡逻责任。朝阳区、绿园区率先通过财政补贴的办法,对每个保洁员增加50元补助。四平、松原、白山等地推行治安承包新办法,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治安防范投入的新路子。二是注重建立机制。本着以评促创的原则,着重建立健全考评奖惩制度,保证和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省、市、县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将平安建设和综治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省创建办制定出台了《建设平安吉林考评暂行办法》。三是整合工作资源。开展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心建设,为积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各地采取抓试点等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地在乡镇街道建立以综治办牵头,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土地所等多个部门参加的工作中心,以集中办公、集中接待、分流处理的方式,解决群众上访等各种基层矛盾纠纷。目前,全省877个乡镇街道建立综合治理工作中心626个。(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