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申 韩惠敏
为进一步打造冰雪品牌,扩大冰雪节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委外宣办以中国俄罗斯年为契机,高起点定位、大手笔策划,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注重实效,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本届冰雪节在国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让哈尔滨冰雪节盛名远扬。
精心策划,超前运作,冰雪节在国内外不断升温
冰雪节是哈尔滨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和扩大哈尔滨市在国内外知名度的最大亮点。为打造好冰雪节品牌,做大做强外宣工作,市委外宣办提前启动,超前运作,从去年9月开始,就冰雪节对外宣传工作进行了整体策划,制定了工作方案。同时,为预热冰雪节前期宣传,消除水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去年12月开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宣传工作。组织协调中央驻省市新闻媒体、市属新闻媒体,围绕冰雪节筹备情况、规模、特点、各项活动进展情况,特别是针对用冰安全等问题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先后在中央主要媒体、市属媒体发稿100多篇(条);为更直观形象地宣传冰雪节、扩大影响,去年末至今年初,在央视二套、四套两个频道热播冰雪节形象广告300多次;加大对国外、境外宣传,组织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美国《国际日报》哈尔滨新闻版,集中时间、集中版面、突出主题,从去年11月到目前刊发介绍冰雪节专版30多期,刊发稿件400多篇、图片200多幅;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组织市属网站开展冰雪节宣传,各网站设置宣传冰雪节网页,开辟专栏,发布冰雪节各类信息2000多篇(条)、图片400多幅。
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冰雪节对外宣传取得新突破
市委外宣办针对过去邀请媒体面不广、层次不高,宣传形式单一、效果不够明显等不足,不断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改进方法,精心策划组织实施了系列采访活动,使今年冰雪节对外宣传工作呈现出宣传主题突出,新闻媒体多、层次高,宣传形式多样,覆盖面广、落地率高,宣传效果显著等特点。
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全国省级电视台冰雪节采访活动”。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广西、陕西、福建、海南、山东、湖南、中国黄河电视台等11家上星台,各拍摄了一部时长20分钟,以冰雪节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各媒体在当地播出后,中央电视台评选出6部优秀作品,将于春节期间在央视四、九套等频道连续播放一周。参加本次采访活动的全国省级电视台阵容之大、层次之高、拍摄专题片之多、节目播出覆盖面之广,在哈尔滨市对外宣传工作中尚属首次。这种“借船出海”、合力造势的新举措,把冰雪节宣传推向高潮;同国务院新闻办合作举办了国内重点网站“哈尔滨冰雪节网上行”采访活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和东方网等6家重点网络媒体到哈尔滨市采访,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共刊发反映冰雪节内容的新闻消息、专题1500多篇(条),图片800多幅,使国内外网民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哈尔滨冰雪节的各种活动,也使冰雪节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同央视少儿频道合作举办了“中学生冰雪知识竞赛活动”。在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和冰灯游园会现场拍摄,节目共分两期,每期时长50分钟,现已拍摄完成,春节期间将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中央国家新闻媒体、国外境外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冰雪节。在去年12月,就开始进行筹备工作,邀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记者;同市外办、台办一同邀请俄罗斯、英国、韩国、日本和港澳台等国外境外新闻媒体记者来哈参加冰雪节采访活动。截至目前,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报道冰雪节开幕式当日消息,其他频道播发消息、专题16篇(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国外、境外媒体先后刊发新闻稿件80多篇。其中英国路透社采发的新闻稿件,先后被欧洲近千家媒体采用。
打造精品,拓展载体,实施“灯下亮”工程
市委外宣办认真抓好外宣品制作和实施“灯下亮”工程,向中外宾客充分展现哈尔滨的精神风貌、历史文化,展示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风光、冰雪旅游的无穷魅力,扩大哈尔滨的对外影响。先后制作了《中外摄影家聚焦哈尔滨》、《哈尔滨史画》画册,印制了介绍冰雪节、冰雪旅游等内容的《哈尔滨导航》折页,制作了《中国·哈尔滨》光盘、《哈尔滨印象》明信片、《市情概览》等一系列外宣品,成为宣传哈尔滨形象的精美城市名片。与此同时,市委外宣办在冰雪节期间,在全市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宾馆的外宣书架摆放外宣品,播放哈尔滨城市形象专题片和宣传冰雪节专题片;在机场、火车站、主要街道电子大屏幕、长途客车播放全面介绍哈尔滨、介绍冰雪节的电视专题片;在哈尔滨电视台展播由香港亚视、澳门莲花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广东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十几家电视台制作的2005冰雪专题片。在中央大街举办了冰雪风光图片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