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和半坡出土的器具同属于新石器时代
岐山发现的彩陶残片和西安半坡出土的陶片属同一时期
本报记者 张蕙 摄
本报宝鸡讯(记者 张蕙)日前,在岐山县京当乡岐水边的一处断崖上,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陶器碎片,这些碎片和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迹,这一考古发现意味着古周原文明史至少被提前了3000年。
昨日中午,据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考古专家贺世明介绍,过年前,他在京当乡流龙嘴村一处断崖上,发掘出了40多件残陶片。根据这些陶器的烧制方法、纹路、颜色等判断,它们和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属于一个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的遗物,距今已6000多年。破碎的陶片已粘连恢复成了30多件陶器,但由于年代太久远,大部分不能完全复原。
据介绍,基本修复的陶器主要分为细泥红陶、粗沙黑陶和夹沙粗陶。陶器上有非常明显的刻花纹、篮纹、绳纹、方格几何纹,虽然在地下埋了6000多年,但纹理依然清晰流畅。最让考古专家惊喜的是,出土的细泥红陶中有一个彩盆,色彩艳丽,有用类似毛笔的东西画上的黑色图案,错落有致,粗细均匀。尽管绘制的何种图案还有待残片的进一步复原,但和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图案同属一个风格。据贺世明介绍,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发现红陶不易承受压力,易爆裂,于是在烧制时加进沙子,增大耐受性,形成夹沙粗陶,显示出高超的制陶技艺,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馆长赵双科介绍,从出土的彩陶盆纹样分析,当时使用的绘画工具应该是毛发做成的,很可能是毛笔的雏形。以前人们总认为岐山是周朝发祥地,现在岐水边出土的陶器足以说明,在周朝之前的3000年,就已经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周原的文明史至少要提前到6000年前。
背景资料
青铜器之乡———周原遗址
陕西省周原一带是周朝发祥地。周原遗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周原东起武功县、西至凤翔县、北至北山、南到渭河,总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狭义的周原遗址指岐山、扶风两县接壤处的周原核心区20多平方公里,周原自汉代以来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是国内出土西周青铜器最多的地区,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