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日前宣布,该院“新疆雪豹研究”项目组在天山山脉最高峰——托木尔峰,利用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拍摄到的野生雪豹图片。“新疆雪豹研究”项目负责人马鸣说:这是中国科学界首次得到雪豹野外生存的真实记录,是国内雪豹研究的重大突破。该项目始于二00四年,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专家和志愿者联合组成研究小组在天山托木尔峰下的木扎特河谷地带设置了三十六台红外自动照相机,成功拍摄的七十一个胶卷获得清晰雪豹照片三十二张。专家估计,目前新疆大约有千余只雪豹,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图为马鸣研究员讲述雪豹拍摄过程。(刘新/中国新闻网) 天山托木尔峰以及周围的雪峰之巅,有着猫一样性格,顽皮、温顺,有时又非常敏感而羞涩的雪豹,在2005年10月18日~12月27日期间,终于被中国学者设置的红外线自动照相机捕获。
“新疆雪豹研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马鸣15日兴奋地公布了这项始于2004年的研究计划的首批成果:“这是中国科学界首次在天山最高峰“捕获”到雪峰隐士雪豹野外生存的真实记录”。
要知道,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专家乔治·夏勒博士几十年间足迹遍布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也只发出“只见皮子,不见雪豹”的感慨。
雪豹走进红外自动相机的镜头
马鸣研究员提供的照片上,雪豹全身灰白色,烟灰色中略带些银色的毛被山点缀着如开放的玫瑰花般的深灰色和黑色的斑点,尾巴与身体几乎等长,头小而圆,如同它的别名一样,是一只大猫。一张照片上,雪豹翘直了尾巴往旁边的岩石上排泄“嗅迹”(标明它的势力范围),非常粗大的尾巴上有蓬松且长的尾毛,另一张被马鸣认为更珍贵的照片中同时出现了两只雪豹,尽管第二只雪豹只露出一个头。“它们很可能是配偶,或是母子”,马鸣说。
这些照片是用布设在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托木尔峰下的木扎特河谷地带方圆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36台红外自动照相机拍摄的(其中12台由于酷寒令电池失效以及遇到其他故障),成功拍摄的71个胶卷中,有分属16个拍摄点的清晰雪豹照片32张。
此外,71个胶卷中同时还有22张照片拍摄到了其他野生动物,如北山羊、野猪、石鸡、赤狐等,捕食野兔、旱獭及雉类等小动物。
野外考察中用红外线自动相机拍摄雪豹的活动,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使我们得到了史无前例的照片”,发布会上的马鸣流露着成功的喜悦。
对于雪豹来说,与红外自动相机的遭遇同样也是史无前例地的。考察队员发现:23号、24号照相机的伪装壳一角有明显的咬痕,贴在上面的标签也被撕去了一大片!
纳闷的队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分析,终于得出了雪豹为什么要咬照相机结论:相机布设地正好是北山羊的饮水地!是雪豹经常伏击北山羊的最佳地点,在它的地盘上莫名其妙地来了个装有伪装壳的照相机,自然是要一顿撕咬,方解心头之恨。幸好相机比较坚固,除了外壳有些破损,并没有毁灭性的破坏。
来自照相设备的问题仍然令马鸣感到遗憾。由于野外摄氏零下20多度的低温,夜里许多相机无法工作,锂电池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相机的红外感应器也变得迟钝,或者干脆完全失灵了。“也许许多雪豹经过的痕迹,甚至雪豹停留在相机跟前都可能没有被拍到!”马鸣遗憾地说,“而且,相机探头的方向,也有可能没有及时捕捉到雪豹不同位置的活动,有的光拍到了尾巴,雪豹全身的照片不多。”
孤寂的“雪山隐士”并不逍遥
天山山脉海海拔7435米的最高峰-托木尔峰,坐落在新疆温宿县北部。“托木尔”,维吾尔族语意为“铁山”。托木尔峰终年白雪皑皑、云缠雾绕、景象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犹如神工鬼斧,巧夺天工。
托木尔峰地区还是中国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周围有6000米以上的高峰15座,6800米以上的高峰5座,是天山山脉的高峰密集区。这里现代冰川特别发育,有冰川约509条,总面积2746.32平方公里,峭壁林立,千仞攒空,人迹罕至。
1980年,托木尔峰附近2376平方公里区域成为国家级西天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有森林、高山药用植物、冰川、众多的野生动物如雪豹、马、雪鸡等。
这里就是“雪峰隐士”新疆雪豹的一处家园。这种肉食动物中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精灵,雄踞在冰峰雪岭,机警、神秘,远离尘嚣,独来独往。
雪豹,因居高山雪线附近而得名,又名草豹、艾叶豹。通常成年雪豹体长1.1~1.3米;体重38~75公斤,头小而圆,体型大小和外形与豹很相似,但体毛的长度、毛色、花纹,以及尾巴的形状等都与豹不同。
雪豹的皮毛特别细软厚密,背部毛长约5厘米,腹部的毛更长。冬季和夏季体毛体毛的密度和毛色差别不大,全身均成灰白色,略带一层浅灰与淡青,并且布满了不规则的大型黑色环状斑块,头部的黑斑小而密,颅骨短而宽,前额隆起。
雪豹的尾巴在比例上比其他豹尾更长,约与体长相等或是体长的四分之三,尾巴的毛也特别长,显得蓬松肥大,尾梢也不呈尖细状,有的个体由于尾巴过于粗大,养成了盘尾的习惯,形成一个卷曲的圆圈。
马鸣介绍说:“雪豹的栖息环境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活动在海拔2700米~6000米的高山、高原地带。不同季节之间往往有沿山坡垂直迁徙的习性,夏季栖息的高度大多在5000米左右,冬季则下迁至1800~2500米处,偶尔在平原地区也有踪迹”。
根据野外的观察,雪豹常狩猎于岩壁地区,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行动灵巧,捕食各种野羊(岩羊、盘羊)也捕食野兔、旱獭及雉类等小动物,捕猎主要是在黎明和黄昏。雪豹与狼不同,行走时爪不伸开,梅花状的脚掌非常漂亮且独特,行走时步幅在1米以内,跑动时步幅达到1.6米。
野外考察发现,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内仍有牧民在保护区核心地带过度放牧,给保护区的植被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托木尔峰下的木扎特河谷,冬季风大,气候恶劣,过去很少有牧民这里来放牧。这次,考察队却发现有6户牧民赶着上千只羊在谷底放牧。为了御寒,多数绵羊甚至穿上了外衣。牧民们说,除了要对付恶狼,还要防止雪豹的袭击。个别不守法的牧民用夹子捕杀雪豹、北山羊。猎杀北山羊的结果是造成雪豹食物的缺乏,于是雪豹袭击牧民羊群时有发生。雪山隐士孤寂而逍遥的生活受到人类的搅扰。
人类活动空间的持续扩展,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雪豹的栖息地开始缩小、环境恶化,而雪豹制品贸易中利益的驱使,使雪豹更遭受非法的猎杀。与野外考察同步进行的关于新疆雪豹的偷猎、贩卖贸易情况的调查发现:雪豹制品贸易的存在是因其雪豹那美丽的皮毛以及药用价值不亚于虎骨的豹骨,以及馈赠或收藏雪豹爪、牙、皮等的需要。
没有人知道雪豹到底有多少
去年第四季度进行的这次“新疆雪豹栖息地调查及生存环境野外考察”实际上是“新疆雪豹研究”自2004年开始以来的第四次联合考察。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英国等的专家和志愿者共同参与。加上前期勘查、中期准备和最后实施野外考察,一共持续了半年多时间。
考察的重点除了应用红外线自动相机开展野外动物拍摄,记录雪豹昼夜活动规律、个体特征、数量外,还附带开展雪豹食物资源包括有蹄类动物的调查(痕迹、集群数量、被捕食或被偷猎数量等),以及进行民间问卷调查、野外培训、保护与宣传工作等。
新疆自然保育基金(简称XCF)2004年开始启动的这项“新疆雪豹研究”得到了国际雪豹基金会(ISLT)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资助。在2004年的秋冬季节,马鸣率领的考察小组曾两次深入到新疆阿勒泰山、东天山、北塔山以及托木尔峰地区展开雪豹调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雪豹的痕迹调查,如足迹、刨痕、气味标记(嗅迹)、尿迹、粪团、抓痕、毛发(DNA分析)、卧迹、食物残渣等,评估雪豹当前存在的数量及面临的威胁,并追踪到了300多个雪豹足迹。
不过迄今令专家们疑惑的是:这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的雪豹在新疆、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国际雪豹基金会(简称ISLT)的估计,全世界雪豹数量为3500只,其中中国是雪豹分布数量最多的国家,约有2000只,仅分布在中亚区域的12个国家(阿富汗、不丹、印度、尼泊尔、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蒙古,缅甸可能是其历史分布区)在中国,雪豹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的高山地区,如帕米尔高原、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阿拉套山、祁连山、贺兰山、阴山、以及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区等。
“事实上无法准确地估算到底有多少雪豹,乔治·夏勒博士在1989年说新疆17万平方公里栖息地有750只,西藏16.5万平方公里栖息地有650只,青海6.5万平方公里栖息地有650只,尽管他并没有在新疆野外环境中见到雪豹”,马鸣解释说:“我们设置照相机的范围约为托木尔峰附近200平方公里,照片中可以确定为不同的雪豹有5只,如此推算的数据将远远高于夏勒博士认为的新疆栖息地中雪豹数量。”
马鸣的设想是在今年和明年将继续在昆仑山、东部天山、阿尔金山进行类似的考察,以便做出完整的、可信赖的新疆雪豹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的基础性研究报告。(记者张鸿墀高峰摄影报道/新华网新疆频道)
来源:新华网综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