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2 06:10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咱们福建代表几乎所有的发言,都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联系起来,有这样广泛的共识真是不容易!”为什么福建人言必谈“海峡西岸经济区”?它何以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它对于福建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3月9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代表。
“发展目标、定位更明确”
记者: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福建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非常引人注目。请您介绍一下一年来的进展情况。
卢展工: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全省上下一致拥护,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境内外反响热烈。这是因为这一构想进一步凸显了福建的优势,明确了福建发展的目标定位,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加快了发展。
2004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持续、比较协调、比较扎实、比较有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开局良好。
全年生产总值达到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呈持续增长态势,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新增高速公路318公里,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全省9个设区市全部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外贸出口293.9亿美元,增长39.1%,创历年最高水平。
同时,福建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构想、基本思路、基本态势、基本格局正在开始形成;全省上下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服务大局的合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切合福建实际,符合中央要求。
“对祖国统一有极强的责任感”
记者:本次人大正在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在这种新的情况下,福建举全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会对祖国和平统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卢展工:我们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的就是发挥福建优势,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福建与台湾地域相邻、血缘相融、文化相合、经贸相通,自古以来交往密切,有着深刻而不可割舍的关系。福建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强烈的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直接往来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福建在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中优势独特、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它的建设将营造一个更具吸引力、更具完备功能的对台工作新平台。我们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动两岸居民往来,增进了解;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利互惠;进一步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等等,可以为进一步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群众在乎说到是否做到”
记者: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促进祖国统一作贡献,任重道远。作为省委书记,您觉得在推动工作中应抓好哪些环节?
卢展工:推动工作要抓的环节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落实这个环节。讲得再多,不抓落实,一切都是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之所以有较大进展,福建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就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体现了“抓具体、重运作、促落实、求实效”的要求。抓不抓落实、如何抓落实、能否抓好落实,反映出来的是党性和觉悟,体现出来的是作风和意志,检验出来的是能力和水平。群众不在乎我们说了多少,而在乎我们说到了是否做到了。如果我们的决策定一项是一项,项项算数;我们的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我们就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能够更多地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就能够更好地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讯)
《华东新闻》 (2005年03月12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