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一位朋友来深圳玩,逛街时想“方便”,整整绕了一大圈才找到厕所。现在,这样的尴尬可以消除了。据媒体报道,新版深圳地图增加了公厕的标识,此后再有“内急”,只需“按图索骥”即可。公厕标识上地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吃喝拉撒是人的天然需要,吃喝之后必然拉撒,这是一个自然循环。城市同样有似于此,如果公厕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城市“内分泌”失调,影响城市功能运转,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公厕虽小,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现代意义上的公厕系统,直到18世纪以后才出现,因为它与城市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公厕系统的完善也离不开现代服务型政府,因为其清洁卫生状况以及方便易用程度,只能随着城市管理部门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而改善。一个地方的公厕状况,既受当地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也受地方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影响。公厕标识上地图,是我市城市管理部门一系列解决“如厕难”举措中的一项,其他措施还包括增加公厕数量,增设环保移动厕所以及要求部分公共场所对外开放其厕所等。这些措施的相继推出,体现的正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的是对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自觉追求。
解决“如厕难”并不难,关键是城市管理要真正迈向“以人为本”。十几年前,有些地方进行所谓的“厕所革命”,却盖了些徒有豪华外表的“星级”厕所。时下,不少地方公厕数量偏少,分布也不合理,群众只好自发收集厕所资料绘制“厕所地图”,结果大受欢迎。可见,如果脱离实际需要,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表面光”,对解决“如厕难”毫无助益。其实,只要我们在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上,多些人性化的考虑,多些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多些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要,“如厕难”就不成为问题。比如根据人流多少,在主干道等地方科学规划设置;根据人群的特点,为老年人、残疾人修筑无障碍坡道等方便设施;根据男女差别,合理调整蹲坑比例;方便人们如厕,做好路边的标识指示;加强公厕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如此等等,都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今年是深圳的“城市管理年”,其根本要义就在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公厕标识上地图,事虽小,却需要很强的服务意识。以“城市管理年”为载体,我们管理城市的思路产生根本转变,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作者:本报评论员段俊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