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费加罗报》近期刊登中东和中亚问题专家奥利维耶·鲁瓦的文章《哈马斯胜利冲击波》,认为哈马斯赢得选举显示出影响中东重组的复杂性。
哈马斯赢得选举显示出如今影响中东重组的复杂性。
这一胜利处在两种倾向交汇之处:一种是受美国鼓励的民主化进程,促使中间派正当接近权力;另一种是听从德黑兰指挥的“拒绝阵线”,力图使伊朗核计划危机国际化。
然而,问题可能源于分析中东局势时过于强调善恶二元论,把民主与“恐怖主义”对立起来,成为美国政策的基础。
其实,“基地”组织、哈马斯和伊朗所表现的并非同一种暴力:
1.中间派组织,如穆斯林兄弟会、哈马斯和伊拉克什叶派,实力上升不可避免。不过,这类组织已改变,它们在意识形态基础上招兵买马,尤其强调民族国家,放弃了超国家的乌托邦。哈马斯的问题在于,它的政治文化还不是一种政府文化。
2.伊朗变得更强硬。新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发表反以色列言论以前,伊朗在解决核危机问题上与西方人看法一致:赢得时间。突然间,德黑兰有意或无意改变了政策,认为自己有充裕的时间,促使危机加速形成。
3.伊朗试图与逊尼派阿拉伯人联手。逊尼派原教旨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再次合二为一,就像人们在伊拉克城市费卢杰还能看到的那样。然而,哈马斯历来避免参与伊朗利益。哈马斯与伊朗之间仅有战术性联系。
4.逊尼派组织的激进主要表现为反美国,但长远看是反什叶派。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感觉泾渭分明。事实上,阿拉伯逊尼派世界因为什叶派力量上升而变得强直痉挛。
中东再次处于十字路口。巴勒斯坦民众并不支持哈马斯摧毁以色列,却支持它解决安全、腐败、学校和饮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