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昨天上午,在第30期“市民学堂”上,民俗文化与艺术专家陶思炎,从市民过年中一些过错了的民俗说起,告诉市民按照中国人固有的民俗,年究竟应该怎么过,南京特有民俗的内涵何在。
“春节”是最没有中国年文化内涵的叫法
“现在我们习惯把过年称为春节,实际上春节是1912年以后才出现的说法,‘过年’这个词虽然听起来有点土、有点俗,但它最有中国年的文化内涵。 ”陶思炎说,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年”是一种吃人的怪物,它怕红、怕响,所以过年时人们会贴春联、放爆竹。实际上,从周朝开始形成的“年”,指农业的丰收,是与中国古代一个神话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神话中,东海有一个度朔山。度朔山不风不雨、永昼不夜、金台玉观,有棵盘曲3000里的大桃树,非常美好,是人死了后灵魂去的地方。大桃树下,有两个神,专门检验前去的鬼魂,如果前世是作恶的,就绑了喂老虎;为善的,就让他在度朔山上居住。从而让鬼魂乐不知返,人鬼两安。在旧历中,正月初一为朔,度和过意思相同,过年就是度朔、避阴气。过年时贴的门神就代指度朔山的两个神,春联代指桃树,用来阻止恶鬼进门扰人。而春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的固有叫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引入公历,用旧历年原有的叫法——新年、元旦称呼公历1月1日,把春节安在旧历年头上,是最没有中国年文化内涵的叫法。
除了三种情况,“福”都是正着贴
不少地方的“福”字是倒着贴的,“这说明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福’字究竟该倒着贴还是正着贴。”陶思炎说,实际上,“福”的贴法一般都是正着贴的,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为了讨“福到”的口彩就倒着贴。只有在三种情况下,“福”字才能倒着贴:一是穷困潦倒、厄运连连之家,为了转运倒着贴;二是家长讨口彩,故意把“福”字贴倒,然后问孩子家里的“福”字怎样。如果孩子说“福”倒了,家长就给孩子一块糖。如果孩子说不好听的话,就用草纸擦他的嘴。然后把孩子支走,再把“福”字正着贴;三是马桶、脚盆、垃圾桶上的“福”字倒着贴,寓意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
除夕撞钟是舶来品
“很多人喜欢在公历12月31日到寺庙撞钟祈福,除夕也通过撞钟辞旧迎新,其实这并不是中国人的过年民俗,而是日本人的过年民俗。”陶思炎说,日本明治维新后废除中国传统,改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12月31日就是除夕。除夕夜,日本人有到寺庙撞钟的习俗。传统中,中国人过年是忌讳去寺庙的。
忌讳“四”字是日本民俗
陶思炎说,我们还有两个受日本影响过错了的民俗。本来,“四”这个数字在中国是个吉祥数字,如以前过年时吃柿子和桔子,就是取“百事大吉”之意,还有四四如意等,从未和死联系在一起。而在日本人的发音中,四和死同音,受“哈日风”影响,我们也就忌讳“四”字,过年时也不吃柿子了。
南京的灯节应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
陶思炎说,南京今年的年味特别浓,除了与烟花爆竹的有限开禁有关外,还在于夫子庙灯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好。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没有把南京灯节的起始日期搞清楚,认为南京灯节是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这个日期和南京周边的扬州、镇江相同,但南京灯节实际上应是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八落灯,其中有三天被称为灯节:初八上灯日、十三试灯日、十五正灯日。据记载,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传统,当时只说是初八上灯,放灯十天,因为正月十七是单日子,所以最初落灯都在正月十八,中华民国时,曾把落灯时间改为正月十六。
以前人放爆竹很有讲究
“元宵节吃的元宵并不寓意团团圆圆,它有特定的节日内涵。”陶思炎说,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和正月初八一起,是古人祭星星的日子。在古人眼里,天上一星,人间一人,元宵节的灯和元宵都是星星的模拟。如,以前人们在门上挂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象征三星在户。另外,吃除夕守岁酒时,要家中最小的孩子先喝,千万不能先敬老人。因为小者得岁,越长越大;老者吃岁,去日无多,老人先吃守岁酒,岂不是要他早点离去?还有,虽然南京今年烟花爆竹有限开禁了,但放爆竹并不是越多越好。以前人放爆竹,是很有讲究的,不能随便放的。比如,放三个天地响,取三星在户之意;放四个,取四四如意之意;放100响小爆竹,取百子抱之意。
南京人特有的民俗
介绍了过年中过错了的民俗后,陶思炎向市民介绍了几个南京特有的民俗。“老南京有除夕夜喂老鼠、贴‘老鼠嫁女图’(老鼠把女儿嫁给猫)年画的习俗,不是为了消灭老鼠,而是为了迎新年。”陶思炎说,在天干地支中,老鼠配的地支是子,而子时是新年旧年交替之时。另外,老鼠前两爪是4指,代表阴;后两爪是5指,表示阳。所以老鼠是阴阳交汇。老鼠嫁女,是迎新鼠、迎新子,就是变了法子的迎新年。按照明朝时的传统,老南京过年时门上贴的不是门神也不是春联,而是公鸡。传说中,天上有天鸡,它感知到太阳将出时,就高声鸣叫,带动地下的地鸡一起叫。正月初一又是鸡日,贴公鸡迎新年,取其与太阳相感应、迎来黎明驱走阴气之意。至于南京人吃年夜饭时烧一条不准吃的鱼放在箱几上,一直摆到正月十五,并不是取年年有余之意,而是为了帮助一家之长守岁。陶思炎说,除夕夜,按照传统家长应该守岁直到天亮的,由于害怕自己打瞌睡让阴气进门,就烧一条鱼来帮忙,因为鱼的特点是“死不瞑目”,它可以一直看着大门。所以以前人们会把门窗做成鱼形,或者把家具上的铜把手做成鱼形,也是取这个意思。南京日报记者 宋广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