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贵阳是全国著名的森林之城,有全国独有的百里环城林带,有全国最大的城区森林公园……”2005年12月8日,记者在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采访时正好遇上了导游袁金莲利用城市品牌进行组团宣传。“现在贵州的城市越来越好推介了,就因为各个城市都在推介自己的品牌。 ”袁金莲一边放下电话一边说:“贵阳是森林之城,遵义是历史名城,六盘水是‘中国凉都’……有个性的品牌越来越多。在过去,贵阳叫山城,又叫第二春城,没有特点,游客不感兴趣。”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消息,2005年11月中旬,该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推选结果,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都匀、凯里6个城市榜上有名。据了解,本次推选活动是由爱国华人商会世界著名企业联盟、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全球华人名牌网等机构联合,从大陆、港、澳、台4地600多个城市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多轮筛选,根据城市知名度、美誉度、信用度、满意度、忠诚度、影响力、投资环境、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人居环境、空气质量、发展潜力、综合竞争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指标综合评定的。能成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与这些城市多年注重打造城市品牌不无关系。都匀市在多年前就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其在城市建设中推出的“资本置换”理念远近闻名,如今又向“西部斗牛城”、“中国摄影城”等城市品牌进军;安顺市利用黄果树瀑布大打城市品牌闻名遐迩;依托“中国国际芦笙节”,“风情凯里”迅速叫响……在去年六盘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凉都消夏节”上,有专家指出,在城市品牌的打造上,西部的贵州所倾注的热情一点也不落后于东部地区。这样的事例确实不少。贵阳依托多年苦心经营形成的森林覆盖率优势,提出建设森林城市的口号,打出森林城市的城市品牌。2001年7月,亚欧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贵阳成功举行,与会26个国家的专家对贵阳建设森林之城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2004年11月,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贵阳举行,国内外专家云集贵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此次论坛作出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重要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也对本次论坛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贵阳被授予“国家级森林城市”称号。这些举动,令全国众多城市刮目相看。青山入城,林海环市,贵阳,作为一座森林之城早已深入人心。素有“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市,看准自身的气候优势,打出了建造“中国凉都”的旗号,得到多方认可的同时,也让有了林城称号并结合林城品牌在做气候品牌的贵阳措手不及,多年来一直在打气候牌的贵阳,开始面临着“中国凉都”的冲击。六盘水与贵阳的“品牌之争”,正是“十五”期间我省各个城市精心设计“城市名片”、全力打造城市品牌的一个缩影。“十五”期间,城市品牌意识全面觉醒,二、三线众多的小城市同样争相打造自己的品牌:开阳推出“中国绿色磷都”、花溪打造浪漫花溪、仁怀打造“中国酒都”、施秉打造“中国漂城”、威宁打造“高原生态城”……甚至有些极贫乡镇也有了这方面的意识:遵义县的三盆镇因大娄山主峰在该镇境内,提出申请更名为“大娄山镇”的设想;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因有数千人懂医术,正准备申报“中国中草药医师之乡”……城市品牌打造的背后,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发展机遇。
城市品牌之路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城市品牌的竞争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城市品牌这个概念,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KevinLane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李晓西说,城市品牌说白了就是一个城市最简单的广告词,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两个字,但要概括它,在选择上非常为难。而一个成功或成熟的城市品牌,将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工业化社会衍生的结果必然是城市的核心价值可以被用来定位和包装之后产生出新的附加值————品牌。这驱使城市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品牌化之后拿到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推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提升城市竞争力,做强、做富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义。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把城市不仅看成是一个行政区域,也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各个城市像萌发的种子一样到处打出建造城市品牌的旗子。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是城市品牌战略的社会基础。仅1990年至2001年间,全国地级城市由188个增加到269个,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由31个增加到41个,城市总数达668座。而10年之后,中国城市的数量将突破1000个,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47%左右。城市化大格局的形成,使城市营销的战略性意义日益凸显。有了林城的美名,加上“气候清凉数贵阳”的招牌,从2002年起,到贵阳来旅游和度假的游人逐年递增。据统计,2005年7月,贵阳旅游接待人数达30万人次以上,创历年夏季旅游新高。“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举办以来,凯里市已成为黔东南最有吸引力的商务投资集结地之一,到2004年第五届芦笙节之前,已引资签约项目203个,总投资金额达40.3亿元,每届芦笙节商品展销物资均在1500万元以上。六盘水市围绕“中国凉都”的城市品牌,决意把六盘水打造为西南及华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川滇黔桂4省区“立交桥”和贵州“西部明珠”。去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去年第二届消夏节尚未开幕,就有1600余名海内外游客提前前往。一张张金色的“城市名片”,让贵州的每个城市个性张扬,精彩纷呈。贵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林岚涛教授说,目前我省在城市品牌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思路已有,但还存在着城市品牌的知晓率不高、美誉度偏低的问题。扩大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提升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下一阶段将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太师王道东张芳华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