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天气特别晴朗,记者踏着溢满春天气息的晨光,走进一位进城创业的农民企业家居室。
宽敞的客厅,窗明几净,墙上挂满奖状和证书。两个大书柜,书籍挤得严严实实;桌上堆放着各种报刊杂志;还有两幅清秀刚劲的条幅:“峰光无限志在攀登”,“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 理想信念,壮志豪情,随着翰墨满屋飘香。
主人没上过中学,更没有什么高学历和文凭,近年来却先后完成了二三十篇有关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研究论文,多次受邀赴延安、商洛以及甘肃、山西和东北地区作报告,并荣获“中外农民十大杰出创业专家”桂冠。
他,就是西安灵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农民专家王建华。
王建华祖籍山东,解放前因战乱和饥荒,祖辈拖儿带女,沿途乞讨,来到陕西临潼栎阳镇朝邑村。他干过各种农活,当过木匠、铁匠、搬运工,那种挨饿、受冻、遭人欺的穷苦日子令他终身难忘。
彻底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是一次偶然的相遇。1985年初,他在一次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与洽谈会上结识了大学教授孙廷相、蔬菜专家崔鸿文和杨振民,了解到培育番茄优良新品种是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但在研究中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未能解决,致使番茄制种长期无法获得突破,严重影响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番茄攻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全国蔬菜生产。
王建华听完专家介绍,不禁喜出望外,主动提出承担番茄制种任务。有的专家认为这项任务技术性很强,担心他承担不了。他再三表明决心和恳求,最后与西农大园艺系签订了番茄杂交制种合同,由学校提供番茄苗,他负责番茄杂交育种。当时,天气寒冷,他把番茄苗揣在衣服底下贴肚皮的怀里,在三亩自留地里,开始了人生的新追求——番茄杂交育种试验。他成天忙得像丢了魂似的,不是跑县城,跑西安,跑杨陵,就是蹲在地里。老伴说:“王建华把家丢了,家是他的客店。”
正是因为这种执著的追求,他搞的番茄杂交育种,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当年三亩试验地,良种亩产比西安、杨陵等地区试验地高出十多公斤,其中一亩高36公斤,每亩净收入2000余元。这一下,让当地农民亮了眼睛。大伙都夸奖说:“专家们多年的愿望,让王建华实现了。泥腿子真不简单!”第二年,全村40多户农民要求参加搞试验,王建华当技术指导,试验面积达40亩,全村番茄杂交育种300多公斤,净收入15万余元,亩产均收入3750元。这消息很快传开了,四乡八邻都想搞试验。第三年,试验面积达200亩。岂料那年关中出现了罕见的霜冻,70%的大棚蔬菜都冻死了。但在王建华精心指导和管理下,群众的几百亩试验田全获丰收,亩产均收入3500多元。大灾之年获丰收,农民对王建华心服口服。西安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振民对王建华更是感激不已,拉着他的手感慨地说:“王建华,你使我们的育种试验起死回生!”1988年,杨振民和他签订了8000公斤制种合同,那年王建华的育种面积扩大到1000多亩,产值400多万元。
王建华,看起来性格内向,不善张扬,但他大智若愚,粗中有细,柔中带刚,胆识过人。当农民制种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时,他顺势成立了西安市园艺研究所,聘请专家当技术顾问和指导,一边探索经验,一边亲自举办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几十户人家的中兴村,原来名不见经传,是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村”,几年间成了科技小康村,50多名光棍汉娶了媳妇,10多名农民就读中国农村函授大学。该村成了关中农民致富的技术培训中心和劳务市场,呈现出一户带动一村、一村带动一方、一方带动四方的繁荣景象。现在,王建华已建成70多亩地的蔬菜大棚繁育基地,先后举办培训班1500期,受训农民达10多万人次,番茄杂交育种试验,辐射到阎良、高陵、三原、富平等13个县区,面积达3万亩。他先后培育出了靓粉一号、毛粉808、毛粉818、毛绿848、强选1-4号等10多个番茄优良新品种,均具七强特点,即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强、生长势强、耐高低温强、耐弱光强,坐果能力强、形美质优观感力强等,均被全国各地推广。其中毛粉808在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一。基地每年培育良种30多万公斤,年产值1.2亿余元,既使成千上万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路,也使基地成了全国闻名的最大番茄育种基地。
在番茄杂交育种的征程上,王建华踌躇满志,驰骋沙场,竞显风流。“番茄大王”、“农民育种专家”,“高级农艺师”及“全国星火计划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等桂冠成为头上耀眼的光环。然而,他没有满足,在继续探索番茄杂交育种试验的同时,1998年又扬鞭策马,闯进了另一个沙场——开发沙棘产业。这几年,他经常披星带月,风餐露宿,在黄土高原、长城内外奔波,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宣传,边与当地政府一起鼓动农民种沙棘。为此,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头,担了多少风险。苦难环境的磨砺,使他练就了一身吃苦耐劳的韧劲和技术过硬的本领,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这几年他先后到甘肃、山西、东北等16个省256个县区,行程10万公里,进行良种推广和沙棘产业开发。现在,西安灵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5875万元建起了150万亩沙棘产业基地,建成三层楼4485平方米的新制药厂,取得GMP认证,开发研制出沙棘新产品“舒麦醋柳黄酮片”、“复方牙痛宁搽剂”、“平脂降压口服液”、“花粉蜂王浆口服液”等12个新品种,其中醋柳黄酮提取新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公司被评为“全国沙棘生态建设与开发先进单位”。身为公司董事长的王建华,先后获得国家科委“八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优秀奖、“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优秀奖”、“国家专业技术攻关优秀项目奖”。由此,他头上又多了一顶“沙棘大王”的桂冠。
(本报记者 吉虹 重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