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19日电(魏晓萌)近日,山东西霞口村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佳小康村”。十九年前,破旧的边陲渔村,十九年后,这里埠富民丰,开创了众多全国第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西霞口村是一个村企合一、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村庄。 2005年,实现总收入20亿元,纯收入2.2亿元,人均创纯收入17万元。西霞口的发展思路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吴邦国委员长的高度评价。
十九年的发展历程,西霞口人凭着不断突破自我,用于开拓,完成了集体经济三级跳,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小农经济向渔业经济跨越,实现一级跳
西霞口村,背山靠海,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西霞口村跳出“靠海不吃海”的怪圈,走“以海兴农”的路子。1987年,成立山东省首家村级渔业公司,抓住近海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捕捞业,实现年纯收入2000多万元的目标,为西霞口村的发展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渔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跨越,实现二级跳
九十年代初,西霞口的捕捞效益蒸蒸日上,沿海村镇在开始大力发展捕捞业时,村党委一班人意识到,捕捞吃的是资源饭,必须转型。西霞口村把目光放在了船舶修造业上,先后投资3亿多元,建起了1.5万吨级大型船台滑道,迈出工业化的第一步。在造船业的带动下,村里又兴办了多家合资企业、近20家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7.6亿元,利润5000多万元,走出了“以工兴农”的新路子。
工业经济向工商贸多业并举的跨越,实现三级跳,完成跨越式发展
西霞口村在完成了二级跳后,村党委又把目光放在了“以港兴贸兴游”的发展战略上,依靠地理优势,发展港航产业和旅游产业,投资1亿元,建成全国首家村办一类对外开放港口,并于2001年开通了龙眼港直达韩国平泽的国际客货班轮黄金航线。如今,港口年吞吐量已达200万吨,进出口12万人次,营运收入3亿多元。他们又先后投资2.7亿元,成立全国首家村办国际海运公司,使国际货运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近年,旅游产业成为西霞口村的“朝阳产业”,投资3亿多元,建设多个旅游基地,2005年,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亿元。
经过三次转型,西霞口村目前已经形成了海珍品养殖、港口运作、国际海运、船舶修造、旅游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势头更加迅猛。现在,西霞口人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全力向着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