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2 10:36:05 编者按:这些天,《红旗渠精神展——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正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百姓,包括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学子,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好评如潮、反响强烈。 本报应读者们的要求,将发表于2003年第20期《求是》杂志上的《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一文予以转载,以期对新时期宣传、解读、弘扬红旗渠精神有所助益。
20世纪60年代,
在党的领导下,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的条件下,凭着自己的双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在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它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被周恩来同志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的厚重结晶,是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心理特征、个性风格、思想情感、文化传统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保持文化传承、利益整合、文明进步、生存地域完整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反映着该民族的内聚力、生存智慧及精神追求,决定着该民族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途。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不仅取决于民族规模和各种物质形态的存在状况,更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生存智慧、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自我奋斗精神。民族精神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和结晶,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又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基本内容,以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为主要特征。它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由此构成了凝聚炎黄子孙的永恒精神纽带,成为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升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在党的重要文献里还是第一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全部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闻名中外的红旗渠,是河南林州人民在40年前,为彻底改变祖祖辈辈干旱缺水的生存状况,历经艰辛,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的“人工天河”,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艰苦奋斗的丰碑。周恩来总理十分自豪地向国际友人介绍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的红旗渠。”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壮举,不仅改变了林州严重缺水的贫困面貌,更大的收获还在于孕育形成了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在林州人民4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反复锤炼,丰富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创业三部曲;激励着中原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奏响了一曲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凯歌,不断为红旗渠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精忠报国、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广大成员,从来不惜以巨大的牺牲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发明创造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个民族唯有勤劳,才能有生存的基础;唯有勇敢,才能克服生存和发展中的艰险,保护创业的成果。忧患自省、以天下为己任的负责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具有高瞻远瞩、顾全大局的政治智慧和济民救世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日中必修,月满则亏”的哲理,因而提倡居安思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底蕴在广大社会成员中形成了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负责精神。贵和尚中、热爱和平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倡导“和为贵”的价值观念和处事方式,这显示出符合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的人文精神。正道直行、守节如一的诚信精神。追求真理,维护正义,重视气节操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撑;“言必信,行必果”,是被中华民族广大成员普遍认可的道德要求。
中华民族的上述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将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的光辉。人类社会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弘扬和培育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使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在党领导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得以有机结合,并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民族精神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精神长河,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如果停滞了、僵化了,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而且把它们与无产阶级世界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蕴含和包容历史与时代诸多优秀文化基因的红旗渠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而它的形成,又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提升。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如今正在奋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的发展战略具有跨越式发展的特征。一方面,我们要按照经济建设的规律,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破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制约因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要发挥中华民族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全体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物质力量。这就是说,为了加快发展,既要重视经济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要重视精神的力量,人的素质的提高。从经济建设的实践看,劳动者的精神状态、自觉程度、工作干劲、创新意识等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各环节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没有强烈的奋斗精神、负责精神、创业精神,即使有再好的技术、设备和资金、资源条件,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益。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一方面,要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内容,善于应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民族,广吸博纳,注重创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财富。唯有实现民族精神传统与现实的统一,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更加迅速、稳健地走向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党只有真正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毫不放松地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世纪新阶段,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都必须坚持党的优良作风和品格,并使之发扬光大。红旗渠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当年红旗渠的修建,正是为了改变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局面,奠定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红旗渠精神体现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改变现状、促进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可贵的价值取向不但深深渗入林州人民的实践活动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强化。进入上世纪80年代,林州人靠着修建红旗渠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超人胆略和熟练的建筑技能,走出太行山,奔向全国建筑行业大市场,在各地施展才干。如今,在外地的林州建设大军共计2600多个建筑队,已达14万之众,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通过劳务输出,林州人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了解了国内外市场,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进入上世纪90年代,林州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宏大气魄,开始了向农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的进军。那些昔日在外搞建筑、经过现代城市文明熏陶、具有浓厚市场意识的施工队长和建筑工匠,作为林州人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他们将资金、技术、信息、项目带回家乡,领办乡镇企业,成为林州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促进了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如今,林州人又制定了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并实施了“工业创强市,城建创品牌,旅游创名牌,环境创一流”的发展战略,高扬发展主旋律,促进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力争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红旗渠通水40年,已创造经济效益近17亿元,而由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则难以计算。林州人民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已从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走向美太行。林州人民的实践启示我们,充分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历史上长期困扰着林州人民生产生活的干旱缺水问题,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得到解决。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在新的形势下,林州的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强化宗旨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他们开展了以“走千里长渠,访万家农户,办百件实事,正干部作风”为主题的“红旗渠调查千里行”活动。全市20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100多个调查组,查遍了全市所有的行政村,办了很多实事。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全市有14万多人在外地务工,其中有近8万人在疫情高发区工作。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严防死守,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市委、市政府动员万余名党员干部,自带工具、干粮,包村包户,帮助未返乡人员家庭抢收抢种,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坚持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落实上述要求。还应看到,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的许多干部工作环境好了,文化水平高了,眼界更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别的地方没有做过的事,他们不敢做;别的地方正在做的事,他们不愿做;别的地方干成了事,他们又强调自己的条件差而不能做。至于那些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贪图安逸享受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只会做表面文章、制造虚假政绩的人,不可能去干像修建红旗渠那样需要进行长期拼搏奋斗,乃至需要个人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的事情。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2.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有助于资源流向效益较高的环节,有助于促进优胜劣汰。竞争是市场活力的灵魂,是买方与卖方之间围绕商品价格和质量进行的较量,它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使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贯彻,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尊重价值规律,还必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否则就会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否还需要完善的道德理性和高尚的道德理想?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无须再提集体主义,没有必要再讲无私奉献精神,不需要再借助道德对人们的活动进行调节。这种认识是不足取的,其理由是:
其一,经济活动只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人类还有政治、文化等活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只是经济领域的行为目标,不能泛化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其二,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并不矛盾,因为后者也是一个企业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实现优胜劣汰,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必须要求企业内各层次、各部门的员工艰苦奋斗,增强团队意识,提倡无私奉献精神,从而使企业充满生机,否则企业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同时,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也要求人们接受一套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亚当·斯密早在1759年就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敢、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道德规范在经济活动以致整个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市场活动失去以道德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支撑,就必然造成严重无序的局面。
其三,我们所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在生产经营中,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讲等价交换、有序竞争、注重效益、优胜劣汰,又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讲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共同发展,反对不讲社会责任,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提倡大局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驱动所产生的弊端,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
3.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具体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教育水平还不高,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农村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城镇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社会保障线以下;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由此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任何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的思想,任何平庸懒惰、固步自封的表现,都是没有出息和极端有害的。针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不良观念和思想障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姿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进行建设,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只能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如果我们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是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在亿万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4.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巨大热情,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今,人们在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给自己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感受到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赢利的经济目的被推至唯利是图的极端,公平竞争的经济手段被扭曲为钱权交易,经济活动的主体意识被一些人异化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经济活动的某些盲目性使一部分人产生强烈的投机心理,从而导致一系列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诚然,在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交换关系。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容易产生以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为特征的功利意识。但是,这种经济关系只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层面,而不是它的全部。在这个层面之上,社会还有自己的整体利益,还有超越于市场经济规则之上的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的利益关系。我们坚持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其价值指向的重点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只是关注个人利益,无视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社会秩序必然失范,最终也难以保证个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导向,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繁复杂,人们往往被某些暂时的、无序的社会现象所迷惑,从而大大增加了认识客观世界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引导人们廓清是非界限,明确是非标准,自觉地坚持正确的认识,自觉地抵御错误的认识,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其中一些观念不可避免地同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突。在现实生活中,用什么样的尺度观察社会,用什么样的准则规范行为,对每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一些人长期忽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渊。联系当前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竞争和团体都离不开信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和企业行为既需要依法进行,又需要职业道德来维护。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也要求有一定的商业道德。社会主义也讲物质利益,同时反对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反对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既要讲赚钱,又要讲奉献,在以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的同时,以自己的奉献造福于社会。这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应有之义。在现阶段的道德建设中,必须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5.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坚持求真务实
胡锦涛同志号召,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求真务实坚持得不好,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能否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思想保证。
红旗渠精神体现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修建红旗渠,是当时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和县委一班人在1959年底作出的决定。1958年正在搞“大跃进”,各地浮夸风甚嚣尘上。那年,林县小麦丰收,亩产114斤。杨贵同志回忆说:我到地区汇报工作,是第一个发言的。个别领导听到我如实报的数字,很不屑地说,你们林县就是躺着不干,麦子产量也不应该这么低。在我后面发言的,就说本县的小麦亩产400斤、500斤,也有谎称亩产1000斤的。可是,后面事情就来了,上级收“征购粮”,哪个县亩产1000斤,就上交500斤。这些在1958年很风光的地方,在后来的困难时期就惨了。1959年,林县再度遭受严重旱灾,河渠断流,井塘干涸。杨贵和县委一班人大胆作出修建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向山西的漳河“借水”,劈开太行山,建造人工天河,把水引进林县。当时人们感到疑惑:修红旗渠,林县究竟有多少家底?这是林县的“机密”。几年后,机密“露馅”了。原来杨贵和县委一班人趁着1958年丰收,没有因虚报产量而多交征购粮,悄悄攒下4000多万斤储备粮。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的求真务实精神,体现了立足本地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求真务实精神,体现了尊重客观实际、不说假话、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团结实干、敢于负责、无私奉献的求真务实精神。红旗渠不是吹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林州人民创造了人间的奇迹,把世世代代的期盼变成了现实。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能够给予人们以巨大的启示,这就是只有脚踏实地地创新和奋斗,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方面做得是好的。他们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充分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和拥护。但是,在坚持求真务实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指出的诸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飘浮、追名逐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明哲保身、患得患失,贪图享乐、铺张浪费、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情况,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这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必然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当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某些不良风气如不坚决刹住,势必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会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进一步坚持求真务实,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6.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铭记“两个务必”,端正党风、政风。
“两个务必”,即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凝聚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出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中蕴含着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党内一部分同志可能会骄傲起来,自满的思想可能滋长,不愿再做艰苦的工作,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情绪,党的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甚至会遭受挫折。二是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与“两个务必”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作风决定事业,作风决定发展。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干群关系的紧张,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工作决策问题,实质上是由于一些干部背离了党的宗旨,背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共产党人应当永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永远保持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公仆本色。那些吃不了苦、不愿出力、不想干事的干部,那些贪图安逸、不求进取、奢侈浪费的享乐主义者,是不能凝聚和带领群众成就事业的。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弘扬正气、抵御邪气、廉洁从政的有力武器。“俭开福源,奢起贪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如此不胜枚举的格言警句,都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艰苦奋斗的民族。每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当把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作为自己的成事之基、立身之魂,并且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永远保持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反对那种追求物质享受而精神颓废、丧失理想信念的腐朽生活方式,反对那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的腐败堕落行为。实践证明,什么时候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党就有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地干事创业,就能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当前,面对各种歪风邪气的侵袭,更需要积极倡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总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掘和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使红旗渠精神不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红旗渠精神世代相传
红旗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如何从实际出发,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措施,使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是现阶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门生动的教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致的。认真学习这一重要思想,是宣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保证。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一种不断进取、不断创业的精神状态。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再铸更大的辉煌,这有可能使我们一些同志头脑发热,产生盲目乐观、骄傲自满的情绪,也易于滋生骄奢淫逸的现象。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要谦虚谨慎,越要艰苦奋斗。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本自满和懈怠。只有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朝着十六大描绘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必须倡导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方面,先进文化作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需要我们在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不是固步自封,坐享其成。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昭示着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反映了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价值标准。这一精神本身就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艰苦奋斗正是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它要求每一位党员从人民利益出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骄奢淫逸的享乐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懈奋斗。
总的看来,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把红旗渠精神作为一门生动具体的教材,又能够使这一精神发扬光大。所以,弘扬红旗渠精神,应当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新的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2.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和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
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是不是顺应时代需要,能不能紧跟历史潮流。从世界历史看,曾经在古代产生过的20多种不同的文明,大部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铸就了民族精神宽广兼容的胸怀,吸纳了许多外来文明的合理因素,并由此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进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前进,不断深化和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新内涵,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是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正确途径。
首先,要把红旗渠精神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中去考量。只有把红旗渠精神附着于现阶段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其时代价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定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进取性、认同性和开放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绝不是对过去民族精神资源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使民族精神的种子在新的历史时期发育和成长,从而增强民族精神的现实感召力。一个社会要发展,总要有崇高精神为导向。任何一个处于前进发展中的民族,它的民族精神都是与时俱进的。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便能够成为中国社会正确的价值导向,指引中华民族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信念,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并且已经渗透在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之中。当年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状况,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为了使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既要继承传统民族精神的精华,又要为之注入强烈的时代气息,从而促进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目标的有机统一,民族精神与人民新的精神需求的有机融合,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完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其次,要把红旗渠精神放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去淬火。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情况下,如何弘扬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如何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在我国的社会阶层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利益群体趋向多元化的条件下,如何弘扬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宣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现代市场经济活动本身而言,它意味着不同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有序竞争,要求有关当事人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不得造假欺诈。诚信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美德。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是与上述传统美德相一致的,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把坚持诚信作为弘扬红旗渠精神的重点之一。当年林县县委和许多干部在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面对许多地方浮夸风盛行的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顶住各种压力,不说假话、空话,凭借求实的工作和辛勤劳动而取信于民,那时建成的高质量的引水工程几十年中一直产生着巨大效益。他们的精神和做法,在今天看来弥足珍贵。一个时期以来,社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并呈蔓延之势,对诚信的呼唤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强音。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企无信不旺,国无信不稳,世无信不安。诚信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在弘扬红旗渠精神的过程中,迎接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挑战,把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民族精神建设结合起来,能够使红旗渠精神经过淬砺而体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其三,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通过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活动加以保持和发扬。一方面,艰苦奋斗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新的社会实践必然给人们的认识和观念带来新的变化,新的时代也自然赋予了艰苦奋斗精神以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过去,人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艰苦”。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艰苦奋斗的实质应该体现为“奋斗”,这主要是指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不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它蕴含着不追求安逸、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不以单纯追求物质享受为目标的奉献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情况下提倡艰苦奋斗,主要是提倡继续保持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止的满足感,强化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这样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当然,坚持艰苦奋斗要克服简单化和模式化的做法,防止将一些问题与过去进行简单类比,防止把艰苦奋斗与固守贫穷、自甘落后等同起来,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提倡艰苦奋斗不是抑制人们正当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消费,而是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境界,一种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反对奢靡挥霍之风。我们弘扬的是艰苦奋斗这种精神,而不应拘泥于过去的某些具体作法。
3.坚持不懈地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必须高度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我们要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吴金印、郑培民、史来贺等学习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廉洁从政,一心为公。要做艰苦创业、努力工作的模范,做不尚空谈、多干实事的模范,做维护群众利益、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模范,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模范。要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必须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红旗渠精神能不能代代相传,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学习雷锋精神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倍加珍惜前辈们历尽艰辛、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幸福的生活环境,确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人生观,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