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前天下午,李波(右二)向前来看稀奇的邻居介绍作品。本报记者杨新宇实习生徐靖摄
他从小爱好手工,做的模型在小区远近闻名,花半月做成的“重庆大礼堂”坠地1米完好无损
本报讯(见习记者王夏媛)“山西有个手工师傅,专用高粱秆做山西古建筑的模型,我的目标就是要超越他,用竹子做咱重庆的古建筑。”昨天,重庆小伙李波展示用近千根直径不足两毫米的细竹棍做成的重庆人民大礼堂模型,要与山西师傅比高低。
近千根竹棍搭礼堂
今年30岁出头的李波,在我市某建筑公司任驾驶员。他没学过设计和木工手艺,却能用竹子、木料做各种模型。昨天,记者在李波开的理发店里看到,展示柜上除了洗发用品,还有红酒车、木凳、凉椅。“这些都是去年做的,家里没地方放了,就拿到店里给大家欣赏。”
柜顶放着李波新完成的作品:竹子做成的大礼堂主体楼模型,“这是利用春节半个月假期做成的。”李波得意地说,假期每天做13个小时,很过瘾。记者见主体楼的框架、门窗、横梁都由直径不足2毫米的竹棍搭成,屋顶是一根根平头竹棍做成的“琉璃瓦”。
同事闲谈激发灵感
“我从小就爱好手工,去年开始做一些小玩意打发时间。”李波说,他有一次跟同事路过大礼堂,对方说山西有个手工师傅专做古建筑模型,他一听就想:何不把我们重庆古建筑也用竹子做出来?
因住在大礼堂附近,随后李波每天下班就去观察大礼堂,必要时还画草图。4天后,他心里有了谱,“1月25日一放假,我就去菜园坝竹器市场,买了两根4米长的竹子。”
李波指着模型屋檐的圆形纹路说,这些都是竹子做的。“先一根根切下,然后用砂布磨成圆形。因为用的竹子材质较硬,用的电钻打孔,然后才能插杆固定。这跟山西人用的质软的高粱秆不同。”
模型愿捐三峡博物馆
来理发店剪发的人说,李波做模型已在小区内远近闻名,大家不时能看见其展示的新作品,“大礼堂手工最细,非常像。”周围人啧啧称奇。
记者一不小心,将大礼堂模型从1米左右的石台上挥落,以为闯了大祸,赶紧捡起一看,完好无损!“我希望能在三峡博物馆展出,如果三峡博物馆愿意收藏,我还可以把南北两楼都做出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