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西安碑林
本报资料照片 苗波 摄
刻碑能流芳千古,中国人对碑有着难以言传的复杂情结。
日前,一位80岁的书法家给西安碑林寄来两件获奖书法作品,要求刻碑永久收藏,并表示如果愿望能实现,愿意出钱赞助。西安碑林博物馆近年已接到不少类似的询问。
这种现象触及了这样一个话题:西安碑林,能否为现代书法家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有人提出:作为西安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地,是“为钱屈尊”还是“固守陈规”,是以古为美还是继续发展?
作为一名书法家,多么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一样,在碑林刻碑永久收藏。这种愿望目前已不只是停留在梦想的阶段,许多人开始将其付诸行动。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就碰到了不少类似的事情。
有人为刻碑出2.4万美金
一位80岁的书法家,日前寄来了两件获奖的书法作品,表示如果能在碑林刻碑永久收藏,愿意出钱赞助。这位书法家姓艾,陕西渭南人,现居北京。他自幼酷爱书法,离休后主要学习书法和诗词,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大展中获奖。
老人家这次寄来了“百寿图”和“虎”字两幅书法作品,随信还附上了获奖证书。“我的要求是在西安碑林内立上一块两米高的石碑,正面刻上‘百寿图’,背面刻上‘虎’字,在碑林留个永久纪念。请你们放心审阅,如果可以,我将赞助2000元给你们。”艾先生说:“我是陕西人,对西安有特殊的感情。浙江、山东已刻有我的字在它们的碑林中,所以我想要在家乡的碑林留一点纪念。”
据了解,国外一著名侨领的后代此前也曾找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表示愿意出2.4万美金,将于右任写给其父亲的一幅字在碑林刻碑收藏。
能否立碑与钱无关
类似的事情碑林博物馆已经碰到了好几起。作为西安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地,是“为钱屈尊”还是固守陈规,是以古为美还是继续发展?赵力光馆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碑林博物馆对此非常慎重,他一方面要求办公室回复并向艾姓书法家致谢,另一方面表示目前还无法满足他的要求。
赵力光说:“碑林不是谁出点钱,就要给他立碑的!但对现代书法家的收藏确实是碑林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酝酿设“现代碑林”专区
文献表明,西安碑林碑石的收藏一直是动态的。但据记者了解,该馆目前收藏的石碑下限主要集中在民国期间,以于右任的为主。毛泽东、郭沫若的字也刻过两个碑,但没有对外陈列。博物馆还收藏了启功等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字,但目前都没有刻碑。
“西安碑林已经900多岁了,也面临着发展问题。我们其实考虑过对现代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刻碑收藏,但目前还处于酝酿阶段。”赵力光说,“以后如果条件许可,我们将有选择地刻一些。”
碑林博物馆所指的“条件”主要是地方受限。该馆目前收藏的碑石展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由于没有地方陈列展出,一些碑石还被埋在地下进行保护。据透露,西安碑林博物馆正在酝酿扩大自己地盘和陈列面积。“以后在地方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考虑设一专区,就叫‘现代碑林’展区,专门陈列展示现代书法家的碑刻。‘现代碑林’和‘古代碑林’会有所区分。”
会不会“歌功颂德”?是不是“不务正业”?……
碑林能否为现代书法家开方便之门?作为全国碑林的头把交椅,西安碑林博物馆在发展中也不得不面临这一非常敏感的话题。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
疑问一:是否有钱就能“进”?
碑是“烧不掉”的纸,立碑的目的其实是想让人记住什么。中国人对立碑有着传统的情结。可以设想,一旦为现代书法家刻碑,必然会在文人墨客中引起极大反响,也肯定会吊起一些腰包富裕者的胃口。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况,一些书法家愿意自掏腰包立碑碑林,也肯定会有一些商家或暴发户愿意打着赞助的旗号出巨资给自己扬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不是钱能买来的!”赵力光说,“这里是书法的殿堂,即便对现代书法家刻碑收藏,也不是谁都可以进来,更不是掏多少钱就可以获得这种荣誉的。碑林博物馆将从声望、水平以及作品所经历的时间考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他表示,条件成熟时碑林博物馆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或专家组,对现代书法家的作品进行严格遴选,以决定最终的入选者进行刻碑。
疑问二:是否会破坏碑林古貌?
西安碑林除了是书法的殿堂之外,还是一处世界知名的文化遗产地,对现代书法家刻碑留存,会不会影响碑林作为文化遗产地的性质?会不会对碑林的历史风貌造成影响?
赵力光表示,在地方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考虑设“现代碑林”展区,专门陈列展示现代书法家的碑刻。“现代碑林”和“古代碑林”会有所区分。在选址上,“现代碑林”也会有一定的考虑,首先一个前提就是不对“古代碑林”的风貌和保护造成影响,“我们把握着一个原则,既要延续,又要区分,同时在‘现代碑林’的发展上也会有一个度。”
疑问三:立碑是否有“歌功颂德”之嫌?
我们常说碑帖,但现代人往往分不清楚它们。对现代书法家刻碑收藏,实际上是碑上刻帖。尽管一字之差,可是意义相差很大。
赵力光说,碑、帖同为刻石,但性质、内容、书体不同。在中国文化中,碑主要是墓碑、庙祠碑等,用来纪事纪功,有一定的格式,字体庄重。帖,是将古代或名人的书法墨迹等摹刻于石,供人们欣赏临习,并通过拓本成为传播书法艺术的主要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纪事纪功碑会越来越少,而帖则相对越来越多。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清楚了一个核心的问题。碑林酝酿对现代书法家进行刻碑留存,主要是从文化的保存传承角度而言,而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歌功颂德”。
疑问四:“不务正业”还是“沽名钓誉”?
全国目前有“碑林”数十处,有的碑林就是以收藏现代书法家为主,而且不少私人也在兴建“碑林”,但是西安碑林无论在藏碑的数量、等级、品质以及价值方面都在全国稳居第一。从世界上的知名度而言,别的碑林与西安碑林更是无法相提并论。既然已经是领头羊了,为什么又要考虑对现代书法家进行刻碑,是“不务正业”还是“沽名钓誉”?
赵力光表示,这是西安碑林的历史责任。首先,西安碑林是在历朝历代的积累沉淀下形成的,其本身是延续的、动态的,碑石的收藏也应该是连续和永恒的。第二,从保存书法文化的角度看,碑林应该容纳各种书体、各个时代的风格,因此它不能忽视现代书法家这一庞大的时代群体。
疑问五:需要经过什么程序?
“这仅仅是一个设想,真正要做起来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赵力光说,碑林要发展延续,必须面对“现代书法家”这一问题。人们在介绍西安碑林时,常常说“序列完整、书体齐备”,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碑林的发展史上不可能出现“现代书法家”的空缺。由于这一问题非常敏感,目前碑林博物馆只是处在酝酿阶段,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操作。有关现代书法家的确定和遴选也没有开始。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秦子 采写
书法家称刻碑要“慎之又慎”
“西安碑林是书法家心中的圣地。”这是中国书协会员、我省青年书法家李翔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得悉西安碑林博物馆正在酝酿为现代书法家刻碑一事,李翔宇认为这是碑林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好事,但要“相当慎重”。
“这绝不是今天刻明天砸的事,一定要严格把关,而且要有长远的考虑。”李翔宇说,“毕竟是刻在碑上而不是留在纸上,刻在碑上就成了‘标准’,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因为目前在书法上有地位,或者说名气大、水平高就可以,这还需要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毕竟这是一件流传后代的大事。”
西安碑林
最古的“石刻书库”
西安碑林坐落于三学街,于北宋年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入藏碑石三千多方。这里展示了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等。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被世人誉为“书法艺术的渊薮”、“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