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酚、芥子毒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食用畜禽的人群埋下隐患一个小厂一次挖走4个经销商,每月180多吨的市场瞬间“染毒”
水母网2月21日讯(记者权立通实习生夏丹)面对每年150多万吨的庞大市场,我市悄然滋生出来的300多家仓促上马、条件简陋的劣质生产小厂,吞噬了全市大半个饲料市场,使80多家正规生产企业陷入困境。 有识之士呼吁,加快制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还饲料行业一片洁净的蓝天。
“一上午装了5吨货,上个月才挣了不到800元。”今天中午,蹲在烟台新中新饲料有限公司一个小屋里烤火取暖的装卸工于守喜,一脸的愁容。2004年以前,他所在的装卸班有12名装卸工,4人一组全天作业,每个组一天能装卸200多吨的饲料和原料,每月收入2000多元。现在装卸班只剩下5个人,每天仅有40吨左右的作业量。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名装卸工人。新中新公司副总经理宋伟民说:“我们的传统市场已经被夺去将近五分之三。”鼎盛时期,他们年产销量达5万多吨,不仅占烟台市场5%的份额,而且覆盖省内淄博以东、临沂以南,江苏连云港、徐州以北的大部分市场。现在,市场覆盖范围没有缩小,市场份额已经大大缩水,每年的产销量只有不到2万吨,在烟台的市场份额已经缩小到不足1%。
“都是小厂的假劣饲料害的。”新中新公司烟台区域营销经理姜仲哲,一提起自己辖区的市场被别人夺走就气愤不已。前几天,他眼睁睁看着牟平区高陵、大窑等乡镇的4个经销商,被一个小厂挖走,每月180多吨的市场瞬间丢失。他说,劣质饲料生产厂主要是靠价格与正规企业争夺市场,小企业每吨饲料的出厂价2900元,而新中新公司每吨饲料的成本价就3000元,价格上明显没有优势。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劣质饲料之所以价格便宜,是因为厂家在生产工艺和生产原料上做了大量手脚。正规生产厂家投资建一个化验室就要二三百万元;而那些小厂最大的投入只是一台几千元的搅拌机,招来三五个工人就能投入生产,不仅没有化验、质量检测设备和人员,而且生产原料使用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替代品。优质饲料必须添加一定比例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和抗生素原料,而劣质饲料采却用畜禽根本不吸收的“蛋白精”替代蛋白质,用动物激素替代能量、矿物质等。正规厂家用2600元/吨的豆粕做蛋白质原料,劣质饲料则用1300元/吨的劣质棉籽粕、花生粕和芝麻粕,价格相差整整一半。由于劣质棉籽粕、花生粕和芝麻粕含有面酚、芥子毒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食用畜禽的人群埋下了很多潜在的隐患。
市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谢玉卿说:“饲料行业的无序恶性竞争,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行业准入监管造成的。”他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饲料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只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农业部颁布的《饲料配方标准》和《饲料原料标准》,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新的标准出台,整个饲料行业缺乏全面、系统的生产和市场准入标准,这给不法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创造了可乘之机。他呼吁,饲料是食品安全的源头,这个行业的恶性竞争到了该管一管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