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张小灵建议记者去采访一下他们的老馆长———一个长征文化的播火者,大名鼎鼎、创作《长征三部曲》的著名作家石永言。
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石永言的居所。说明来意,这位表面看似平和,但内心充满激情的作家,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他痴情于长征历史及收集、研究、艰辛的创作历程。
石永言是田兴咏的笔名,他1961年从贵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教了半年书,便调到遵义会议纪念馆参加筹建工作。从1962年建馆到1998年退休这36年一直在馆里。1983年以前,石永言在纪念馆主要从事红军长征,特别是遵义会议的史料收集、研究工作。
由于工作关系,石永言接待采访者不计其数。有报社记者、专业作家、影视编导、党史专家,其中不乏诸如魏巍、鲁彦周、叶永烈等名家。
石永言说,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缘自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及其夫人。
1983年春,年近七旬的索尔兹伯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要宣传红军战史上的壮举————长征。而作为一个中共党史工作者,特别是自己又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工作,加之酷爱文学,怎么能不把红军长征这段光辉的历程记录下来告之后人呢?
一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着石永言。
石永言说,在索尔兹伯里采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之前,他已完成了《遵义会议纪实》的初稿,索尔兹伯里的到来,给他的继续创作注射了一针“催生剂”。他要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把作品打磨得更精彩。
之后,石永言开始了繁杂的资料收集整理。他先将遵义会议纪念馆历年搜集的资料,按时间先后分条目索引,再尽收各种出版物,参考书目达94种之多。其中有长征参与者撰写的回忆录,有领袖的选集,有老帅们的自叙,还有外国人斯诺、史沫特莱的专著,总计字数不下两千万。
这些只是先期的案头工作及创作前的准备。
接着,石永言便开始多年的奔波采访。他先后采访过毛主席长征时期的警卫员吴洁清、周总理的警卫员范金标、朱老总的警卫员潘开文、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和张闻天的夫人刘英等。与此同时,他还采访了健在的老帅及上百位老红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寒暑,五易其稿。1991年7月1日,正值中国共产党70周年华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凌行正从北京来到遵义,在遵义会议会址举行了《遵义会议纪实》一书的首发式。
《遵义会议纪实》一经出版,即刻引起轰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图书评论报》、《文学报》、《文艺报》等20多家报刊分别转载、连载和发表评论。不到半年,该书两次印刷,到2001年4月,4次再版,累计印数达10万册。(下转第四版)
作者:陈富强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