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像这种课外辅导书销量很大。”2月20日,北方图书城的一位营业员指着一本名为《尖子生题库》的书告诉记者。
当日,记者在北方图书城看到,带有“题库”、“宝典”、“模拟卷”名称的书,密密麻麻摆满了书架。 新学期临近,许多家长带着学生来这里选购课外辅导书,不少人花费数百元购买十余本甚至更多的辅导书。
课外辅导书成了家庭作业
“我们老师说这本书是名师出的,只要平时把它都做会了,期末考试准没问题。”一名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手拿一本厚厚的辅导书向母亲这样介绍。
这位不愿意透露学校名称的初中学生对记者说,这本数学课外书是老师推荐买的。老师每天从书中选一部分题作为当天作业,第二天在课上讲解、答疑。虽然是自愿购买,但班上的同学已是人手一本。“不买上课没法跟上老师的进度。”说这话时,小女孩多少带着一点抱怨。
记者观察到,来选书的很多学生都是有备而来,有的直接向营业员说出书的名字,有的则拿着列好的书单,在数百种课外辅导书中一本本地寻找自己所要的书目。怕孩子成绩落后家长急买书
在图书城,记者遇到一对正在挑书的母女,女儿手中已抱着五六本书。母亲心疼地说,女儿正读初一,平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得到晚上10点,之后要是再做课外辅导书上的题,就得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记者问这位母亲,既然课业负担已经很重,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课外辅导书呢?母亲很无奈地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孩子班上的同学都买,自己如果不给孩子买,孩子成绩被别人超过怎么办?多做题肯定没有坏处,孩子少休息就少休息吧,毕竟她还小,总不至于累出病来吧。”
看来,许多前来买辅导书的家长或多或少带着攀比和从众的心理,认为别人家孩子做这套题了,我家孩子也应该做,否则自家孩子就吃亏了。
教辅书不要成为新负担
对新学期开学前,家长攀比着购买,致使教辅书热销的现象,省优秀专家、文艺二校丛莲芳校长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好现象,毕竟优质的教辅书对学生有益。但盲目攀比购置大量教辅书则易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心理负担。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张思宁主任则认为,家长希望孩子做遍好书好题的初衷本是正常心理,但购教辅书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孩子希望得到某本教辅书,这本书将成为他学习上的动力,如果孩子连课内作业都消化不了,而此时家长送给他们大量的辅导书,这些书将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课外辅导书该买也好,不该买也罢,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各色各样的辅导书又将为学生的书包添上不轻的分量。
本报记者李明欣实习生宋词陈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