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向社会郑重征集“孔子像标准设计方案”,征集的孔子像要求神态以唐代吴道子画孔子像为样本,参考相关历史文献,做精湛艺术处理,突出其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的风范与气质。据悉,孔基会将在6月于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推出孔子像。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论。
上海学者徐来认为,孔基会所想的,恐怕只是制造出一张“圣像”,然后把孔子“标准化”以换取现金。他表示,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是热衷于搞标准化的,因为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量产”优势,通过建立“标准”,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可控的。
“这一活动未尝不可,但是想法本身却很奇怪。”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张闳认为,“历来孔子形象就是各式各样,或瘦小书生,或魁梧高大,皆有可能。即使他们制定了标准,但仍可以有人站出来质问‘为何这就是标准’,这必然会引发一场没有意义的争议。这种人为给定的标准像没有任何意义。”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则对征集“孔子标准像”活动表示支持:“现在全世界都对历史人物、甚至是传说中的人物怀有考古好奇,比如国外正在对诺亚方舟、耶稣的裹尸布和圣女贞德进行考古研究。通过活动,激发我们对先人的好奇与崇敬。”
他认为,即使历史人物如慈禧留有照片,人们依然愿意通过想象复原人物,而各式各样的考古新发现,推动了复原的可能性。征集“孔子标准像”,作为一种群众活动可能没有结果,但却是挖掘文化的新趋势。
孔子基金会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孔子像统一起来比不统一的好。至于全国各地孔庙内各式各样的孔子像会不会被标准像取而代之?孔基会办公室张老师解释说:“我们曾经碰到许多外国人,因为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孔子像,于是质疑中国是否存在孔子。”但他也表示:“各地孔庙中的孔子像不会全部被更改,但是各地孔庙出售的孔子像应该要统一起来。”目前,孔子基金会已经征集到了由孔子第48代传人孔端友收藏的宋代孔子楷木像作为参考之一。(据《新闻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