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发改委正试图对医疗器械采取限价政策,出台《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公告》,以挤压流通环节水分。目前正通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征求意见。
植入腿上的一小块钢板动辄要几万元,安在心脏里的支架,出厂价只有几千元,到患者手里却上涨七八倍的现象从此可能大大改观。
本报记者 黄佩
据看过这份《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见稿)》的人士介绍,该草案提出六大措施对医疗器械价格进行监控,即建立医疗器械价格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医疗器械市场价格信息;对部分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综合差价率进行适当控制;降低医疗机构销售医疗器械实际加价率;对医疗器械出厂价格或口岸价格进行必要的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其中《征求意见稿》指出,一次性低值医用耗材,从出厂到最终销售给患者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40%;植(介)入型医疗器械,单位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其出厂(口岸)到最终销售给患者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25%,5000元以上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20%。
《征求意见稿》要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单独向患者收费的医用耗材,单位实际进价在500元以下的,医院加价率最高不得超过10%;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加价率最高不得超过5%;5000元及以上的,加价额最高不得超过250元。
《征求意见稿》还要求控制医疗器械价格出厂或口岸价格。第五条指出,纳入价格监测范围的医疗器械,在一年内实际出厂或口岸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0%的,生产经营者应及时向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说明理由。对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充分的,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可对其采取最高限价措施。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李莹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企业的意见已经征求完毕,协会已经上报给国家发改委。但是什么时候实施还是未知数。
企业反应不一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中间流通环节进行加价率限制可谓是降低医疗器械价格的杀手锏,比如一个心脏支架一般出厂价仅3000元左右,但是到患者手里就要一两万元甚至更高。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植(介)入型医疗器械,单位含税出厂(口岸)价格在5000元以下的,其出厂到最终销售给患者的总加价率不得超过25%,那就意味着到患者手中只需要3750元,价格将大大降低。
不过也有经销商向本报记者透露,上述规定可以采取很多变通做法,比如可以跟生产厂商签订一个条约,提高产品的出厂价格,然后按照国家规定的加价比例进行操作。但生产商可以通过咨询费等一些名目,将目前出厂价与原先价格间的差价返还给经销商,而经销商再将这部分钱当作回扣给医生,这样价格仍旧没法下降。
另据北京万东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海辰向本报记者介绍,这个征求意见目前只是针对一次性医用耗材和植入型医疗器械,对CT等大型医疗设备还没有涉及。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多达3万多种,而且所用材料不一样,价格就相差很大,该办法虽然可以遏制流通环节的暴利,但仍需要针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具体细化。(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