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年年达百分百
记者邵珍 报道
本报讯今年年初,一家美国船务公司来到上海海事大学,准备物色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本以为是抢先一步,但却抱憾而归:早在去年12月上旬,这两个专业的400多名本科应届毕业生就被来自国内外的几十家企业“预订一空”。 而来自校方的统计,10多年来,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年年都是100%。
“我们学校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吃香。为了能招到一个毕业生,许多企业甘愿自掏腰包,补偿学校1.5万-2万元的培训费。”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校长於世成说的这桩新鲜事,引起了许多与会者的关注。记者了解到,该校这两个专业每年毕业生数量在400名左右,而企业上门来要的人数是毕业生数量的3至4倍。每到9月,中远集团、中海集团等一些著名企业就陆续来校物色学生。谈到招聘人数,这些企业往往众口一词:“有多少招多少。”学校每年12月上旬举行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更是许多单位“热抢”学生的好时机,双选会成了“签约会”。此外,和航运有关的物流工程、经济、管理等30多个专业的毕业生也很抢手,平均每年的就业率都在95%左右。
上海海事大学的毕业生如此受青睐,得益于近年来我国航运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度身定制”相关专业人才,学校年年都对所设置的专业、课程进行“生命力”测评,并进行调整。传统的远洋航行方面的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单纯的航海技术,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足以应对航行途中可能发生的货物损坏、贸易纠纷等各种突发事件。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大量增加了国际贸易、法律等课程;不同的国家对远洋轮的停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各异,为了让学生尽早掌握相关知识,“港口国检查”课程应运而生;近几年,航运反恐与安全又成为国际航运界的热点话题,于是“船舶保安”课程很快与同学们见面。
航海远行,需要“真刀真枪”的硬本领。为此,上海海事大学于1993年新造了一艘教学生产型万吨轮——“育锋轮”,成为学生实战演练的“流动课堂”。身穿有肩章的白制服,戴上神气的海员帽,“操舵”万吨货轮,每年航海类专业的大三学生都会以准船员身份航行实习6至7周,沿途还会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港口装卸货物。弥足珍贵的出海远洋的机会,让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增添了就业的“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