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该领新课本了。可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有50个小朋友拿到手的美术、音乐课本却是旧书,而二年级、五年级的200多个孩子,美术、音乐课本连发都没发。
怎么回事?原来,沪上“教材循环使用”的正式尝试,新学期在这所小学开始了。
50本旧书,是上个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用过的,而200多个已经“领到书”的孩子,则每三人合用一套由学校提供的美术、音乐课本。
这样的变化,小朋友们愿意吗?
“知识,不在于书的新旧”
开学上午9点半,学校大队部,传来了稚嫩的欢笑声。50个小朋友排队领取旧课本。
“我是它漂流的第一站。”二(2)班的李潇潇翻开刚领到的音乐书,兴奋地冲着小伙伴嚷。这本书八成新,包书皮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捐赠人××”;背面,同样贴着一张小纸条,“第一使用人(空白),日期”。内页,绚丽的彩图,流动的音符,干净簇新,没有缺页、少页,偶尔可见铅笔淡淡的擦痕。
“我挺喜欢的,除了几页书角有些卷,跟新书差不多。”李潇潇很认真地说,“我用旧书,就可以少印一本新书,就不用剥树皮了,小猴子就可以在树上玩了,而且沙尘暴也没有了,我们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呢。”
四(2)班的任怡静领到了一本旧音乐书。任爸爸很高兴:“知识,不在于书的新旧。旧书用用就习惯了嘛。让没用的旧书循环起来,继续产生价值,比当废品卖掉强几百倍呀。”
“我们怎么没发新美术书,也没发旧书啊?”教室里二年级的叶婧嘀咕。
别急,新课本早准备好了。
美术室里,每个座位下的抽屉里,都摆放着一本崭新的美术书;音乐书,也同样摆放在音乐室里。
“让课本‘漂流’起来,目前采用的是这两个办法。”学校负责人朱征平告诉。
一是旧书单人使用。50本旧书,孩子们可以装进书包带回家,学期完毕,交还给学校,留着给下一级的弟弟妹妹们使用。这些旧书,是去年9月小朋友捐书的一小部分。“当时捐的主要是美术、音乐、体育三科课本,活动刚开始,符合完好、无乱涂抹的书,不够一个班级使用,所以就采用了单人使用。使用者优先考虑去年捐书多的小朋友。”
二是三人轮流使用。二年级美术、五年级音乐课本,是学校订购的新书,固定摆放在教室,由一个年级三个班的小朋友轮流使用,定期消毒,上课时发给小朋友,下课时由老师收上来。“二年级,原本打算使用小朋友捐的旧美术书,班级轮流使用,可是这学期教材换新了,学校只好购书解决。五年级的小朋友捐书最多,作为奖励,这学期优先循环使用新书。”
“最理想的状态,是多人轮流使用。从现在开始,同学们还会继续捐旧书,预计今年9月新学年开学,美术、音乐、体育、思想品德、信息科技五门课程教材均可以多人循环使用,届时学校不再订新书,五个年级的全体同学都将使用从上届哥哥姐姐那里‘漂流而至’的课本。”
一吨纸=20棵大树
从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开始,“教材循环使用”,上海要开始行动。
来自上海市教委的消息: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全市调查目前已经完毕,在全市推行方案也已基本确定,最快今秋新学年开始试行。试行的科目,不搞一刀切,而是从语数外等科目之外的部分学科开始推进。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推行义务教育开始,一直有人提议课本循环使用,这是件好事,值得提倡。”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扬算过这么一笔账: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7%,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在上海,目前在校中小学生160万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那么每人每年课本平均重2500克;算下来,上海每年中小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4000吨。而生产1吨纸要用20多棵大树,那么光上海一地教科书,每年需要砍伐大树8万多棵,这还没算上各种教辅材料,没算上造纸对河流、环境的污染。
而一旦循环使用,以每本教科书连续使用5年算,上海中小学生5年可节约2万吨文化纸,少伐40万棵大树。若以中小学人均课本费180元算,扣除平均成本,上海每年至少节约书费2.3亿元,如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11.5亿元。
“目前,上海正在探索资源利用循环化、资源消耗减量化的发展道路,而教材的循环使用,可以方便地解决重复投资、资源浪费问题,这与上海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目标,完全契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从‘小处’入手呢?”
2005年初,上海“两会”期间,张扬郑重提出议案《关于中小学旧课本循环使用的建议》。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负责人就此上门找到张扬,商讨中小学课本循环使用的可行性。而时至今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开始要尝这只“螃蟹”了。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教材循环使用,现在只是刚刚起步。”朱征平说:“去年4月学校家长会上,提出这个‘循环’概念,心里还直敲小鼓。”
果然,就有质疑了:“一本书才几元十几元钱,花这点钱我们不心疼。”“用别人的旧书,卫生吗?”“语文书上做了那么多随堂笔记,没有旧课本,如何温故知新?”
学校答复:书本的消毒处理简单易行,卫生问题可打保票;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让学生日渐脱离对课本的极度依赖,并引导学生逐渐改掉在书本上乱涂乱画的坏习惯;不搞一刀切,从部分课程、学生开始试点,以音乐、美术、体育三科切入。
“因为这三门课本使用频率最低,一年级到三年级,这三门课一周只有两节,一个学期下来,书没用了,却还是很新。”
2005年9月,捐书倡议发出后,全校有350多位同学捐出了书,其中3/4七成新。
家长们也支持了,一份问卷显示:83%的家长举双手赞成!因为这“决不是钱的问题”。
而孩子们则这么说:四(2)班郑思悦,捐书四本,“我愿意使用旧书,哥哥姐姐们能把书保护得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现在一想到我用的书还会留给弟弟妹妹们用,我就更有责任珍惜这些书,不在上面乱写乱画。”
四(2)班施羽闻捐书两本,“本来可以再多捐一本,可是有一本因为上课走神,随手写了一个电话号码,就不能给弟弟妹妹们使用了。以后要给弟弟妹妹们做个好榜样,不在课本上乱涂乱画了。有什么东西需要记下来,我会专门记在一个小本子上。”
四(2)班牛小微捐书一本,“很多书都丢了,放在家里也不知道去哪了?以后再也不乱丢了。能够帮助别人,我很开心。”
三(2)班王凝珍,很不好意思,“我没有捐,以前的书皮被撕掉了……刚才学校发了‘一体化书皮’,回家就把书皮包好,爱护好我的书,用完也捐出来。这样近视眼的小伙伴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妈妈说,图书循环使用可以保护树木资源,树是绿色的,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
书角做成圆形?
“教材循环使用,大势所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傅禄建说。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本的使用寿命普遍只有半年,而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5年。而且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教材循环使用早已形成制度。”
在美国,课本无偿借用,随课桌椅子一起编号,学生不能随意涂画、刻写。公立学校里面所有的教材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都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循环使用;学校每3到5年,对教材进行一次全面更新,个别破损严重、需要用新教材替换的,向相关部门申请经费购买;学生平时不得在教材上涂画,如有损坏,要按照一定比例赔偿。
而具体使用方法,主要也是两种,一种从图书馆借书,学期末归还,然后下一届学生接着使用。另一种就是,课本固定在教室内,由学生自己取阅。
“目前,在我国,书本循环利用所面临的困难,正逐步解决。”顾明远说。
首先是书本公有。“2005年国家开始免除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书本费和杂费,并明确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全国。而在推进义务教育免费的进程中,课本由政府买单,是迟早的事。”
其次,学生对课本的依赖要弱化。“可以利用目前网络高度普及的优势,加强正规的教材网的建设,学生上网就可以查询课本上的内容,这些都是可行的。”
实际上,很多细微处的问题,早已纳入了市教委的考虑范畴。市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教材循环利用实施后,使用周期为5年左右,因此要提高其耐用性和适用性,现在想到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考虑将课本四角做成圆形,以及使用后如何保持卫生安全等。“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进去,如目前二期课改进行过程中,部分教材的稳定性、连续性问题等,目前市教委正同相关部门协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教材循环使用,终成必然。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与之相处和谐……
记者手记
一本书,一棵树,其实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其实资源循环利用,不光是孩子们的事,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我国地大物博吗?其实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资源与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节约型社会,与我们今天每个人的生存密不可分。
节约是美德。如果我们每天随手关灯、关电器,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把空调温度调高或调低1度,每个家庭每年就可节约用电100度—500度。我国目前大约有3.74亿个家庭,以每个家庭平均每年节电120度计算,每年就约能为国家节约450亿度电,可节省标准煤1800万吨!少排放多少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构建节约型社会,就从点滴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吧。
李爱铭 本报记者 刘旻实习生 蔡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