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晓平记者李赞)春节前夕,商州区刘湾办事处耿信福利用宽带网交易宫灯业务,跟朝鲜客商达成了20多万元的供货协议。他高兴地说:“这真是沾了网络的光。现在,我40%的业务都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在商州农村,上网查信息、做生意,成了一些时尚农民获取信息和开展业务的重要渠道,两年间就涌现出像耿信福一样的“数字农民”近万名,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过去,信息不畅成了制约农民发家致富的瓶颈。对此,商州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了建立“数字商州”的设想。在开办政务网、商州在线、果菜信息等网站的基础上,全区30个乡镇都接通了互联网,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百兆光纤500多公里,并充分利用原有的电话线路,加装高频数据传输设备,提供两种上网频率供用户选择,建立互联网连接点93个,使全区129个村都能实现ADSL宽带上网或光纤上网,实现了信息网络“村村通”。
为解决农民上网技术难题,该区还免费举办了电脑培训班,开展互联网基础知识和供求信息发布、收集、整理等技术培训,并通过广播、电视、农业快易通等媒体适时发布互联网上的农业信息,积极引导农民实施“网上种田”、“网上销售”,形成了下与农户相连、上与国际市场互通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实现产品信息数据的电子化传输。
如今,商州区129个村通了互联网,近万农民成了名副其实的“数字农民”,每天上网发信息、收邮件、谈业务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目前,商州区上网销售的农产品就达40多种,年成交额突破8000万元,“数字农民”足不出户也能生意兴隆。同时,该区还引导30多家较大规模的涉农企业、农经协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网页,依托互联网将农产品销售触角向国内外延伸,他们不仅利用网络传递信息,还在网上打出自己的品牌。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经协会的信息网络资源,商州区有10余万吨农产品经加工销售到了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75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