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收益提高产品设计多样王婷
新报讯【记者王婷】希望购买理财产品的市民可以大展身手了。今年各家银行都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大做文章,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运作机制、外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等原先的薄弱环节都被突破,市民选购时余地也更大了。
据了解,去年3月央行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举措引来大量资金进入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收益率下降,使得以央行票据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水平随之降低。很多银行感觉再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对市场已没有多大吸引力,人民币理财市场一时间偃旗息鼓。
当时即有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要想获得新生,就必须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创新。而今年以来,新发售的几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正是银行拓宽思路后的创新之举。
比如光大银行在今年1月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就是人民币本金、美元(或人民币)不固定收益产品,其预期收益与欧元兑美元汇率变动挂钩。招商银行今年1月则推出了一款期限为1年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于能源类短期融资券。还有的银行推出了股票联系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这些采用新型运作机制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比去年有所提高。去年很多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到2%,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在2%到 4%之间。
同时,业内人士也提醒市民,以往很多人民币理财产品都属于固定收益型,市民比较容易预见自己的理财收益,而最近新“出炉”的这些产品,很多预期收益率都是浮动的,市民选购时应该对可能遇到的投资风险有所准备。另外,以前很多人民币理财产品并不收取运作手续费,而现在采用新运作机制的部分产品则标明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运作手续费,这一点市民在判断自己的理财收益时也应考虑到。
外币理财产品一直“花样”较多,但流动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很多市民担心购买后如果急需用钱,却不能提前支取。现在银行就开始在这方面动脑筋。比如招商银行最新推出的一款面向高端客户群的外币理财产品,就在理财期内的每个工作日随时为投资者提供追加投资或提前终止的服务。
<责任编辑:孙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