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亟待政府解决和处理。据记者了解,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五大方面:住房、教育、食品安全、医疗、就业。 在此次哈尔滨两会的建议和议案中,民生话题成为热点,上述五方面尤为引人关注。
就业自谋职业改善生活
百姓故事
哈市的王鑫今年50岁了,夫妻俩6年前双双下岗了。
王鑫说,下岗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妻子又体弱多病,吃药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当年女儿刚考上大学,懂事的女儿悄悄跟爸爸说,不想再继续念书了!王鑫听后急了,跟女儿说,有爸爸在就是再难,也会供你上大学。
王鑫从此开始了求职路,最初找的几个工作因种种原因都没干长。后来,他学会了开车,现在开上出租车,生活改善了。
据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老孝国介绍,哈市市区目前仍有5000余户“零就业家庭”。今年,哈市把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就业问题作为全市就业工作的重点,计划投入3000万元,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为用人单位提供岗位、社保补贴;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零就业家庭”成员结帮扶对子等项措施,安置5000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委员声音
李毅委员:解决好就业,就是为民办实事。就业方面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建议哈尔滨的再就业除了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广开就业信息外,还要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培训和自谋职业的观念引导。
学俺儿子在城里念书
百姓故事
“妈,我们班同学路靖童当经理了,我想在她办的商店里领个篮球。”儿子小亮的话让妈妈一头雾水。
原来,去年11月,小亮所在的安治小学办了一个“红领巾爱心超市”,学生路靖童是这个“超市”的“经理”。安治小学中农民工子女所占比例较大,为帮助这些有学上却买不起文具的孩子,学校成立了“红领巾爱心超市”,专门为贫困学生免费开放。“超市”从团市委那里收到了社会各界捐助的新篮球、书包、图书、文具等用品上万件。
小亮的爸妈从阿城来哈尔滨卖水果。“我们都是农村来的,可俺儿子在城里的学校读书,同桌也是城里孩子。”小亮的妈妈笑着说。
多年来,哈市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爱心人士对贫困家庭已经辍学和濒临辍学的女童予以救助,去年救助春蕾女童2000余名。2004年11月2日,哈市首家“红领巾爱心超市”在海城小学校成立,当天就有200余名农民工子女领到了学习生活用品。目前,在贫困农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学校建立“超市”10个。市妇联和团市委等组织还与贫困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结成了帮困对子。委员声音
朱晓东委员:进城务工人员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子女理应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相对微薄,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给他们的孩子以市民待遇。和谐社会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在一个社会中,一部分人有文化,一部分人没有文化;一群人文明,一群人低俗,哪能谈得上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给我们的教育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食品啥时吃着放心
百姓故事
18日,哈市动力区花圃小区的宋阿姨特意到菜市场,买了女儿最爱吃的蚕蛹。
吃饭时,宋阿姨接二连三地给女儿夹着蚕蛹。“今天的蚕蛹可新鲜了,放到锅里还拼命摇头。”宋阿姨话音刚落,女儿忍不住吐出嘴里的蚕蛹。“妈,你没听说呀,摇头的蚕蛹不能买,那可能是商贩喷了敌敌畏”。
宋阿姨边刷碗边心中嘀咕,这豆芽可能是用尿素发的,蚕蛹又喷了毒药,现在买放心菜可成了难事。邻居张婶提起这些事,也不无感慨地说:“现在饭没饭味,菜没菜味,肉没肉味,可真是饭好做,菜难买呀!”
如今,食品难让人放心,肉制品中添加致癌物胭脂红,山野菜中添加吊白块,蔬菜中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黑龙江省工商局2004年接到投诉6万件,其中首要热点就是食品安全。
2004年12月,哈尔滨市菜篮子办成员单位曾对哈市有代表性的12个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经营的副食品进行了抽查。在抽样的水产品中,一些干虾仁中水分、食盐含量超标。工商部门开着食品检测车对哈市部分食品批发市场的果脯、蜜饯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二氧化硫含量竟超标35倍。委员声音
史双寅委员:多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现在涉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较多,有工商,有质监,还有卫生监督部门,要将这些部门有机地协同起来,形成合力,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此外,还要加快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的步伐,依法从重从快打击恶性食品安全犯罪,严肃处理渎职人员。与此同时,加强商业诚信教育也刻不容缓。
医看感冒花了1000多元
百姓故事
17日,哈市金小姐因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到一家大医院就诊,医生开的6瓶点滴、4盒感冒药和口服药花了1076元。她不无感慨地说:“来趟医院就得花几百元,一般人真看不起呀。”
如今,百姓中间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十个买药的不如一个开药的。治病,贵在哪儿?显然,药费高成为众矢之的。
日前,南京王女士的母亲哮喘发作去了医院,医生建议住院。但想不到,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月,花了2.6万元,药费占了1.91万元。令王女士愤愤不平的是:“我母亲用了一阵子药后却出现肺感染,肝功能也不正常了。”
医药代表张先生透露:一种成本只要2元多的药品,卖到患者手中时,价格高达100多元。该药品成本很低,对于大客户,供货价不会超过4元,即使是销量较差的小客户,供货价也不会超过7元。委员声音
古娜委员:医改不成功是因为把本应是福利的事业变成产业,产业从来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百姓的就医开支则因此大大增加。药价虚高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直接影响到了老百姓的生存质量。此外,在关注城市人看病难的同时,更应重视农村人口因病致贫的问题。
住我想有个自己的房
百姓故事
站在记者面前的小刘淼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提起搬进新居的感受,她的眼中闪出一丝光亮。“我和妈妈买不起房子,可我做梦都想能有个自己的房子,现在这个梦终于圆了。”她兴奋地说。
刘淼一家是低保户,全家的生活来源就靠父亲蹬三轮赚取微薄的收入。2004年,她家所在的棚户区动迁,家里没有钱买回迁房,一家人只好住在一处不足6平方米的小房中。生存的压力让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2005年1月23日,父亲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残疾的母亲一急之下,话也不能说了,腿脚也不能动了。
哈市道外区滨江办事处的人来了,母女俩每月有了200元的低保金;道外区委书记来了,母女俩有了一套24.88平方米的廉租房,新房所在的仁里街道办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继续关心着这对生活困窘的母女。
廉租住房制度是保障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有效途径。1月底,哈市房产住宅局向外发布通知,截至2005年底,哈尔滨市共安排1080万元资金,让1127户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困难家庭住上廉租房。据悉,从今年起,哈市还打算将廉租户住房核定标准由6平方米提高到7平方米。哈尔滨市政府安排628万元资金,为380户解决廉租住房。代表声音
范志超代表:当前,哈尔滨城市建设处在快速发展中,一方面房屋拆迁紧锣密鼓,新建小区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另一方面,哈尔滨房价持续上升,商品房空置率进一步增加。据统计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1至6月份,哈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232.7万平方米。其中,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增长27%%。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哈市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买不起回迁房。
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是缩小收入和生活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建议政府要下力气,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如建好经济适用房;制订城镇人均住房最低标准,对住房不达标的群众给予补贴;开发廉租住房等。(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