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职工收入仅为县级医院一半、珠三角地区四分之一
7个珠三角地级市共有农村乡镇卫生院248所,占全省总数的17.1%;在职卫生技术人员20263人,占全省总数的48.9%;平均每个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7人,人均年财政补助收入0.52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4.1万元。 14个经济欠发达市共有农村乡镇卫生院1200所,占全省总数的82.9%;在职卫生技术人员36198人,占全省总数的61.1%;平均每个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0.2人,人均年财政补助收入0.45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1.1万元。在高层次技术人才方面,珠三角地区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镇医院拥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很少,不少甚至还为零。
农村看病难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们提案的一个热点。广东省致公党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在调查中进行了这组数据对比。报告认为,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普及,作为乡镇初级医疗保障枢纽的乡镇卫生院功能的欠缺日益凸显,目前突出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欠缺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工资上浮是“美的空调”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才稀缺且留不住。
与珠三角地区比较,14个经济欠发达市农村乡镇卫生院,职工人均年业务收入仅为珠三角地区农村卫生机构的17.8%,职工人均年收入仅为珠三角地区的26.8%;而与同地区的县级医院相比,职工月收入也大约少一半。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省里曾出台“工资上浮”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山区乡镇医院,但不是省财政直接补贴,当地财政无法兑现。当地医务人员把这种有名无实的政策称为“美的空调”。
由于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及城乡、县镇之间医疗业务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难以吸引具有卫生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据了解,经济欠发达的粤东、粤北、粤西地区,很多镇医院很长时间没有引进过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有的甚至连专科生都没有。
据统计,1995年以来,广东省卫生厅委托省内医学院校为山区定向培养临床医学等专业的大专学历毕业生共778人。迄今为止,已有22人主动向省卫生厅交纳违约金,毕业后不愿到山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就业。统计数字还没包括一部分毕业后按协议落实定向就业,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自行离开、又没向卫生厅交纳违约金的毕业生。
对口技术援助走样
为了提高农村卫生的服务水平,广东省虽制定了不少支援农村医疗技术和服务的政策,诸如:城市医生职称晋升前必须到农村服务半年或一年;城市医院和镇村医院一对一帮扶政策等等。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很多都停留在文件和形式上。个别技术支援确实能取得“三多一增加”(门诊病人多,住院病人多,做手术病人多,经济收入增加)的效果,但是在技术帮扶方面的作用却是有限的。有的甚至花心思把当地病人作为创收的资源带走。结果并没有达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初衷。支援队伍一撤,医院又回到了老样子。
“定向委培”待遇要跟上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广东省致公党的调查提出,可以参照日本的做法。日本30年前开始采取“服役”制激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偏僻地区从事医疗服务工作,服役期限为9年,4年在农村,5年在偏僻地区,服役期间享受地方公务员待遇。
这种“定向培养服役制”与广东省卫生部门推行的“定向委托培养”初衷与方法大致相同,但在待遇上有更优惠的条件。广东省目前的情况是,农村苦于没有医学院校毕业生愿意落户,而大量医学院校毕业生又在城镇中求职无门。广东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在现有“定向委托培养”的基础上,设立特殊岗位津贴资金补助,工作期间予以同地同级公务员同等待遇,以此吸引高学历人才落户中心镇医院。
建立“公立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
调查发现,根据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居住分布情况,中心镇卫生院基本可以满足一小时服务半径的要求。因此,他们提出建议,广东省重新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公立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公立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的基本组成网络点在中心镇医院中优选产生(每个中心镇优选一所医院)。省市财政集中扶持优选出的“公立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网”,加大培育资金的投入,以保证这个“公立农村医疗服务网”的医疗服务水平,以此保证医院真正为农民提供低消费、广覆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本报记者 李凤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