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错者马捷挑出《新华字典》错误4000多处,但不被商务印书馆认可,一怒将销售方告上法庭
本报讯据竞报22日消息“没办法,我只有打官司一条路了。”昨日,因给《新华字典》挑出4000处错误而一怒之下将销售《新华字典》的上海书城告上法庭的上海人马捷在电话另一端连珠炮似地打开了话匣子。 马捷1999年开始专门研究《新华字典》并挑错,8年时间,马捷共为《新华字典》挑出4000多处错误,并写出两部近60万字的书稿。但是,马捷的这些研究成果最终未能得到商务印书馆的认可并拒绝了其出版要求。放弃月薪两万工作专门挑错
马捷自己称,以前他在广东一家1000多人的台资企业做副总,月薪2.5万元。1999年,一篇登在《文汇报》上的《第九版〈新华字典〉:错误率为零》的文章引起了马捷注意:这违反了辩证法,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没有错误的东西,他想看看它到底是不是错误率为零。
马捷于是辞去副总职位,开始专门研究《新华字典》。连马捷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找错,就是八年。“真正干起来,才发现文字里面的学问太深了。”马捷说,为了研究,他买了近万册相关书籍,每天泡在书堆里。
“从小捧着新华字典长大的,对新华字典是深信不疑的。”马捷说,自己对新华字典的感情和认识经历了从深信到怀疑,再到炮轰,最终到起诉的几个阶段。经过8年的挑错,他现在对《新华字典》的结论是“错误连篇,必须重编”。挑出《新华字典》4000处错
马捷说他挑错都是有根据的,每一个字的考证分六个步骤:一读二析三查四考五写六改。平均一个字的考证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遇到同类的情况会快些,而遇到疑难的字就会很慢。
马捷对《新华字典》的错误进行了分类,其中包括义项没有依据,主观杜撰、“青菜萝卜一起装”,把不同的词性词义放在一起、例证差错,标点符号出错、补充注释出错等。
马捷初步统计了第10版《新华字典》释义中的差错,他提出,其中知识性差错有150余处,逻辑性差错有300余处,语法性差错有10余处,标点符号差错有200余处,共计660余处。总的差错和不规范逾4000处。研究成果遭商务印书馆否认
从2001年到2004年,马捷先后三次将其研究成果发给出版《新华字典》的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部,除第一次回复表示感谢外,马捷迟迟没有等到商务印书馆的消息。直到2005年6月,马捷收到来自商务印书馆的审读意见,称马捷所指出的错误纯属误解,其书稿缺乏基本的语言学和辞书学常识,几无可取之处,达不到出版水平。
2005年10月份,商务印书馆出版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马捷称,他发现其中很多修改之处与自己书稿中的意见不谋而合。“为什么把我的书稿一个压了5年,最后退给我了,可是他们的修改却又跟我的意见一致呢?我8年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了,我只有用法律来证明了。”
法院一审未予宣判
马捷告的并不是商务印书馆,而是销售方———上海书城。马捷坦承在上海首屈一指的上海书城所买的《新华字典》不可能是盗版的。目的就是要求商务印书馆及其销售商停止第10版《新华字典》的销售,召回重编。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部主任周洪波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学术问题。至于《新华字典》的品质,周洪波说,《新华字典》作为一个经历了五十年历史的产品,其差错率不可能像马捷所指出的那么高。
作为被告的上海书城感到很无奈,“其实,他可以直接起诉商务印书馆,为什么要起诉我们?”春节前,此案一审法院未宣判,二审将在本月底开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