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导读
这是一个有关兄妹情的故事
“哥哥,我刚才唱歌又得了全县第一,有可能代表垫江参加市里的比赛哩!”18日下午,汪江刚加班回到宿舍,就接到妹妹从垫江打去的电话。4年来,类似的电话他不知听到过多少次了,每次,他都要说:“我就知道妹妹是最棒的,哥没白疼你。”
22岁的汪江在福建打工。4年前,为了让很有音乐天赋的妹妹上大学学声乐,他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前往福建打工,为妹妹挣学费和生活费。
没有音箱、没有麦克风、没有电视,家里仅有的能发声的电器就是一台30多年前、已维修过多次的老式收音机,电源一开就发出破响声。21岁的汪梅就是跟着这台收音机学唱歌,学了十余年,唱出了一摞半米多高的获奖证书。
本月18日,汪梅在“重庆第二届电视歌手大赛”垫江赛区,以96.668的高分征服评委,夺得第一名,将与另外两名选手代表垫江进入涪陵地区选拔赛,有望到重庆参加最终决赛。
妹妹担心无钱深造
家里太穷,一家人常常吃的是变质的饭菜
垫江县高安镇高桥村是个贫穷、偏远的小山村,汪梅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几亩田供3个孩子上学、吃饭,是附近出了名的贫困户。但汪梅上小学时,老师、家人都觉得她是个唱歌的好苗子。
19日,汪母谭正秀坐在家中那张用木板搭成的床上回忆:“小梅上小学时的音乐老师多次建议我们送她到县里去学习专业声乐知识,但3个孩子要读书,一家人饭都吃不起,实在拿不出钱。”
从高中起,汪梅每逢假期便要随那些民间电声乐队到忠县、涪陵等地演出挣钱补贴家用。
2001年,年过半百的谭正秀夫妇在位于高安场镇上的一个小厂伙食团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就在伙食团的储藏室安了家。但厂子效益不好,一年之中,工人有半年都在休息,有时煮起一大锅饭,只有两三个人来吃。在汪梅印象中,一家人常常吃的是变质的饭菜。
但汪梅凭着良好的天赋和努力,在那台收音机的指导下,还是一步步走上了唱歌的人生道路。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她就手舞足蹈、哼哼呀呀。再难的歌,她听上两遍就能唱。
从初中起,汪梅就开始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各种比赛,每次都会打败那些“专业歌手”捧着奖状回来。但父母从来不会到县城为女儿加油,因为高安镇到垫江县城的车费要3块钱,他们舍不得。
高中时,擅长唱民族歌曲的汪梅在全县校园歌手中已是小有名气。她有了自己的目标——考四川音乐学院,学习专业的声乐知识,将来一定要唱出自己的一片天。但她知道家里的经济条件,哥哥和弟弟的成绩都很好,自己上大学并不容易。
哥哥毅然放弃上大学
南下打工为妹妹挣钱,资助妹妹学声乐
2001年8月的一天,高三毕业的汪江一大早就和同学到学校去拿大学录取通知书,可直到天黑才回家,还一身酒气。
“他回来一句话不说,直到第二天,才摸出一张渝州大学旅游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说不去读了。”汪梅双手捂着脸抽泣着,泪水透过指缝流到膝盖上:“他说家里供不起3个大学生,目前最重要的是不能埋没我的天赋,他要出去打工挣钱让我学声乐。我知道,他其实做梦都想上大学。他从小喜欢绘画,常常在学校得奖,我也知道他一直想学国画,为了我和弟弟,他放弃了。”
“那天拿了通知书后,考上大学的同学聚在一起吃了顿午饭。看着他们个个笑逐颜开,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我欲哭无泪。席间,我一句话没说,只是一个劲喝酒。其实,我在进入高三时就已决定不再念书,但为圆一个大学梦,我还是参加了高考。”昨天,汪江在电话中的声音有些发颤,有些沧桑。
当年10月,汪江背着简单的行李,揣着那份心爱的通知书,南下福州晋江市,在一个制鞋厂当起了勤杂工。成天与一些散发着有毒物质的塑料、胶水打交道。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日,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
这时,已进入高二的汪梅歌越唱越好,奖状也越得越多,但还是只能跟着收音机练习。2002年4月,汪江一次性给家里寄回3000元钱,给妹妹买了套音箱。
2003年,相貌不算漂亮,身高也只有1.5米的汪梅凭借嘹亮的歌喉被川音歌舞表演专业录取。父母和哥哥东拼西借,将老家的破房子都抵押给了信用社,终于凑齐了第一年13410元的学费。伙食团挣的钱仅够一家人吃饭,汪江自此负担了妹妹在学校的所有费用。
刚进大学的汪梅很快在川音崭露头角,大一时,从未进行过专业训练的她便在川音十佳校园歌手中夺得第一,一时轰动了整个校园。
节约路费哥哥不回家
钱都给了妹妹,两人书信往来两百封
自从汪梅上了大学,汪江每月按时从800多元工资中抠出一部分寄给妹妹,有时300元,有时400元。今年春节前,他鼓起勇气花80元钱为自己买了套西装,这是他打工4年时间里为自己买的第二件衣服。
有人为汪江介绍女朋友,可他总是婉言拒绝:“妹妹和弟弟大学没毕业,我不会考虑此事,谈恋爱要花钱的。”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不想出门,总要从枕头底下摸出那张4年前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摸摸上面写的“汪江”两个字,或者拿起铅笔画画记忆中的家乡、记忆中的亲人,这两件事成了他最重要的业余生活。“有时看着看着就流泪了,但转念想到弟妹们,又觉得没什么遗憾的。”
打工4年来,汪江一直没回过家:“往返一次要千多块钱,够妹妹半年生活费了。”他和妹妹甚至很少打电话,因为那样太花钱了,他们就写信,4年来,汪梅手中已积累了哥哥寄来的200多封书信。“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这是汪江每封信里必须要说的话。
去年冬天,汪梅代表学校参加四川省首届声乐比赛,由于感冒,状态不好,没得到名次,她哭着写信告诉了哥哥。汪江很快接连回了3封信,鼓励她要勇敢面对挫折。“这是我人生道路上最惨痛的失败,要不是哥哥的鼓励,我也许真的要从此消沉下去。”
上期放假前,汪梅在老师要求花150元买了本《正谱民歌》和碟子后,身上便只剩下13块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她硬着头皮给哥哥打电话,汪江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说:“妹,你等两天,我就给你打过来。”两天过后,汪江果真寄来路费。
“回到家我才从父母口中得知,由于效益不好,哥哥已经连续4个月没领工资了,他给我寄的钱全是借的。天啊,他从来没对我说过,还是每月按时给我寄钱。”汪梅不知用什么词语表达自己知道真相后的感受,只是不停流泪。
要唱歌,花费极大,需要自费买书、买正版碟子、买服装,这些,汪梅都买不起,只好向同学借,至于昂贵的演出服装,更是想都不敢想。至今,汪梅仅有一件从别人手中买来的二手演出服装,花了80元,她为此连续两个月每天只吃两顿饭。为节约,汪梅在学校几乎不吃肉,她说:“我是怕长胖,不敢吃肉。”
因为没钱,去年暑假,汪梅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当时,四川音乐学院在全校学生中选出汪梅一个人,随同另外8名老师自费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半个月,学费加上食宿,每人要交3000多元。获此殊荣的汪梅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没有钱,她对父母和哥哥只字未提,选择了放弃。
本月18日,汪梅在“重庆第二届电视歌手大赛”垫江赛区夺得第一名,当台下热烈的掌声献给这名其貌不扬的女孩子时,谁也不知道,就在她上台前半个小时,她还在为自己的演出服装心急如焚。“上午说好租服装是50元,可上台前,老板却要加成80,我身上只有50元,不够。”这时,高安镇文化广播站站长邓小明恰好路过,他拿出200元钱为汪梅解决了燃眉之急。
妹妹要为哥哥写歌
整个采访中,妹妹一直在哭
整个采访中,汪梅一直在哭,她说:“弟弟今年也要参加高考了,等我明年毕业了,我不会让哥哥再劳累,我要代替他助我弟弟完成学业。”
“妹妹没有让我失望,只要她发展好,我上不上大学已不重要。”听到妹妹又得了第一的消息,汪江很兴奋。
“唱了很多歌颂父母的歌,为什么没有唱给哥哥的呢?”正在学习谱曲的汪梅目前正着手为哥哥写一首歌:“如果有机会参加全市的决赛,我将在比赛中唱这首我自己创作的歌送给我亲爱的哥哥。宋祖英有首歌叫《望月》,每次唱起,我就会想起我哥哥。”言毕,汪梅流着泪为记者轻唱起了这首《望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