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芸 实习生 彭怡冶
出门就能坐上通入山外的客车,是我市许多农民朋友的愿望。但目前全市通客车的行政村只有6514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2.25%。
近日,记者在山区县綦江,对农村通客车现状进行了调查。
客车让旅店关了门
2月17日,綦江县赶水镇被雨夹雪笼罩着。但从赶水开往镇里最远的官田村的客车里,却暖意融融。
“这是给孩子买的汉语大辞典。”官田村村民李云贵打开包给记者一边看,一边说,“这是我买的手机充电器。”
“没通客车前,常到镇上吗?”
“当然不!为这事,耽误两天不划算。”李云贵回答。
“原来从家里到镇上,先走3小时山路,来到有客车的同心村,然后花5块钱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到镇里。”乘客林光辉插话,“现在,客车通了,上午7点过出门,在镇上办完事下午就能回到家。以前,大多要在同心村住一晚。现在,那里的旅店已倒闭了多半。”
镇公路办的翁庆桥告诉记者:官田村距镇上近30公里,其中的14.4公里是上世纪70年代修的土路,路基差、疏于管护,只有晴天东风车可通行。
去年,县、镇投资12.5万元,对公路进行了整治,添加了警示标识,使其达到通车要求。去年底,山区终于出现客车身影,沿线5000多名村民出行不再难。
农村客运的“三大难”
“到目前,全县314个行政村,只有60%通了客车。”綦江县交管所所长李明忠介绍。
道路质量差是限制农村客运发展的首要因素。与全市许多区县一样,綦江的村道大都是毛坯路,后天管护又乏力,常常通而不畅。从赶水到官田的那14公里村道,在整治时,有1/3的路面是经钢钎铲平的,而填补深凹的车辙印则用了520立方米石材。通往该镇风门村的村道,雨天得由专人在前面铲平路面、铺垫杂草,越野车才能“跳舞”前行。
经营通村客车,效益不大。县人大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10座以下的通村客车平均月收入不到5000元,除去税费1700元,油费2000元,维修费800元,以及驾驶员、售票员工资,几无利润。去年,该县符合通客车条件的近60条村道,有30%未投放运力。
渝运集团綦江公司总经理叶函明则道出了农村客运的第三个难题———客流量不稳定。他说,只有春节和赶场天客流量才较大,多数时候客车是吃不“饱”的。
此外,许多乡镇大量的二轮、三轮摩托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利用机动灵活、不缴税费的优势,也抢走了大量客源。
想跑农村客运的人多了
2003年底,綦江县着手对以建制镇为中心,辐射到村社和镇与镇之间连接的四级及以下公路,予以每公里每年拨款5000元补贴,并引导群众投资投劳管护村道。目前,全县已有65%的公路符合通客车条件。
今年初,市交委在綦江开展农村客运试点,减少了大量税费。三江镇一车主说,减少税费后,每月所交不及原来的一半。现在,想跑农村客运的人多了。上月,10辆小型客车欢快地跑在了古南、石角、三角等镇的乡村道路上。连日来,扶欢镇也频频有人打听购买客车和长安车事宜。
李明忠说:“从目前看,今后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预计今年綦江行政村通车率可达70%。”
来源: 2006-02-22 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