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堵塞漓江敲响水质富营养化警钟
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一半
甘棠江流域工业、生活污水直排入江
青狮潭水库水质重度污染
水葫芦带来的警示
2005年“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至当年11月中旬,桂林市的自来水出现异味。
当时,记者曾赶到东镇路水厂,发现在取水口上游数百米的一座浮桥上堆积了大片水葫芦,有的水葫芦从桥底顺流而下,随后被“吸”进了水厂取水口。有市民猜测是水葫芦给自来水带来了异味。
据了解,当年9月下旬漓江上游突降大雨,同时青狮潭水库放水对漓江实行补水,将甘棠江沿河生长的大量水葫芦冲带下来,数万吨的水葫芦将漓江灵川县大面圩段170多米宽的江面封断,形成一片面积上百亩、平均厚度约70厘米的水葫芦世界。这些水葫芦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严重污染水质。市、县有关部门付出很大代价,才从江中打捞出了1000多车、近10万立方米的水葫芦,暂时解除了水葫芦污染给漓江带来的危机。
但这样的危机没过多久又来了:2005年11月26日,水葫芦再次封堵东镇路水厂取水口上游。在灵川县大面圩一带,以及漓江的另一条支流--桃花江上,又出现了大片的水葫芦。
水葫芦迅速繁殖的背后,意味着其所生存的水体已经富营养化,这是水质受到污染的重要信号。漓江的水葫芦从甘棠江而来,这就是说,甘棠江已经受到污染。
那么,这种污染从何而来?
甘棠江几成“排污渠”
甘棠江自西向东流经灵川县城,全长30多公里,是漓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甘棠江穿灵川镇而过,这里是灵川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124个自然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7.46万人。
这么多年来,这7万多人每天生产出的数量惊人的生活污水,一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排入江。
记者溯甘棠江而上,看到,沿河不少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江里,江上仍有大量网箱养鱼,县城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江里,江岸边聚集着水葫芦。
在潭下镇镇政府办公楼下的江面上,排着一长溜用于养鱼的网箱。
沿江继续西上数公里,江南岸分列着多家乡镇企业。其中一家当地的利税大户企业被当地人指称已违法排污多年。
记者沿该工厂围墙边的排污水渠走去,只见白色浑浊的浆水顺着一条水沟蜿蜒近一公里后,直接排进了甘棠江里,出水口一片水域被染白,江底沉淀成一片白色。而在水沟里,白色的物质沉淀有一米多厚,水沟过处,有的农田也被染白。
据了解,该企业为当地解决了近千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每年上缴利税在全县民营企业中名列前茅。但是,这家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同时在加剧。像这样的直接排污入江的企业,在甘棠江边不止一家。
青狮潭重度污染
从甘棠江再往上,就是被誉为“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该水库设计总库容6亿立方米,水质曾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但是,近年来因为库区里网箱养鱼泛滥,水库水质被重度污染。
今年1月中旬以来,记者随“青狮潭水库水质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的工作小组在库区走访调查,目击了青狮潭水库被重度污染的情况。
青狮潭网箱养鱼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2000年以后发展较快,2005年底,库区网箱养鱼户已达170多户,网箱1700多个,网箱面积3.4万多平方米,每天投放饲料25吨,全年达到9000余吨。
青狮潭水库库型狭长,库汊多,水流相对处于静止状态,加之近年来水库向漓江补水以及干旱少雨的影响,水库内蓄水量大幅度降低,很多库汊水位降至很低,水体长期没有流动,网箱养鱼的饲料残渣及鱼的排泄物得不到水流冲刷,水库渐渐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让污染物日积月累,水质因此不断恶化。
市环保局从2005年7月开始,对青狮潭水库14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每月一次的例行监测,结果发现14个监测点的水质都有PH、总磷、生化需氧量、总氮和粪大菌数等9项超标。特别是水库出水口上层总磷超标7.8倍、东湖中心有6个项目超标、西湖中心有8个项目超标。
市环保局认为,由于库区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库区水面缺乏日常管理执法队伍,导致水库网箱养鱼、休闲山庄、水上娱乐、非法采矿项目逐年无序蔓延和积累,最终导致水库水质重度污染。
据了解,仅1997年至2002年,狮潭水库就向漓江补水5.41亿立方米。在青狮潭水库水质受到重度污染的情况下,这样的水流进漓江,直接危及的是桂林市城区的供水安全。
漓江源头污水难断
发源于猫儿山的六洞河(又称华江),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汇川江,三江汇合称溶江(大溶江),至溶江镇汇入灵河,称为漓江。
在猫儿山脚下的华江瑶族乡境内,记者沿途看到了许多竹器加工企业,有各种机动车辆在装运一堆堆的的竹头、竹尾、竹片、竹毛丝一类加工、生产后的边角废料,说是拉去变废为宝——造纸。
当地一位乡干部向记者介绍,华江有林面积达54万亩,其中附加值最高的是毛竹,其面积有18万亩,年产毛竹400多万条,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七。华江的毛竹加工业是1981年开始的,当时只有一家竹跳板厂,产值仅10来万元。但现在,当地的竹子加工厂已发展到近100家。
这些竹制品加工企业产生大量的竹头竹尾边角废料,以前多采用火烧的办法进行处理,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利用这些边角废料来生产草(土)纸的企业相继出现,一个污染漓江源头的问题也出现了。
这些生产草(土)纸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但这样的企业一般都场地简单、设施简陋,基本不具备污水处理能力,为节省污水处理成本,这些企业常偷排污水废物,造成了环境污染。
记者亲眼目击,在六洞河西岸,一家造纸厂正在生产,浑浊的污水直接排进河里。知情者向记者介绍,今年春节期间该厂只放了几天假,年未过完就开工了。兴安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那家纸厂两年前就因偷排污水被查处过,但执法人员一走,他们就又偷偷开工了。
据了解,近年来,市、县有关部门曾多次对华江境内排放污水的造纸厂进行了查处,但至今偷排污水现象仍然未能杜绝。
市民担心出现“水荒”
对于近几年来上游污染给漓江带来的水质变化,那些在江边居住多年的群众感受最深。
甘棠江边,一位姓秦的退休工人说:“我以前在河边散步,看着清澈的河水,还有两岸的绿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以前水里的鱼虾也多啊,涨大水时,随便用抄网抄几下,就有菜送酒送饭了;但是,现在莫讲鱼虾越来越少了,就是偶尔能得到,那味道也比以前差多了。”
青狮潭水库,原公平乡上白田村的村民说:“以前水库里两三米深的水一眼就能看到底,我们经常到水库里提水喝,但是,现在洗手也不敢用水库的水。”当地一位干部说,去年来就闻到水库的水有农药六六粉的味道了。
七星区福隆园村的村民说:“以前我们直接从小东江挑水用,图的是花点力气省点水费,现在莫讲用它煮饭菜,就是用它洗青菜上街卖也觉得有点对不起买主。”
自来水厂工人说:“跟以前相比,现在加工好一吨水的成本翻了几番,这主要是不计成本的药剂消耗增加了成本。”
环保专家说,随着人口增多和经济的发展,漓江上游的治污工作如不抓紧,我市饮用水将会出现水荒。
污水不治后患无穷
环保专家指出,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生活、工业污水直接流入江河、水库,不但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还危及人们的身心健康,可谓后患无穷。
据介绍,生活污水成分比较复杂,对鱼类的影响可谓利弊参半。一方面,在生活污水中常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直接作为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的饵料。有机物质通过气提和凝絮作用,形成较大食物团,再一次被水生小型动物和鱼类摄食。在细菌的作用下,有机物被分解成无机物,并向水体不断提供无机营养元素,供浮游植物利用,浮游植物再进一步被饵料动物和鱼所食用。另外,有机物还能同通过络合作用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并能降低重金属毒性。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大量降低,同时放出许多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和氨气等,对水质产生毒害作用,还会给病原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机会,增大鱼类的死亡率。
在工厂排出的各种污水中,含有对鱼类有毒的物质,这些污水如果没有经过预先处理,直接进入江河、水库,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例如皮革厂排出的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食盐、硫酸以及在脱脂过程中采用的硫化钠,它与污水中的酸作用生成硫化氢,危害鱼类;制糖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有毒物质属于植物碱,即皂角素,能够对鱼体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染料厂排出的污水中,常含有各种颜料和漂白粉、氯化汞及铬、钒等元素;纺织厂和造纸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盐酸、氯化物、氯及纤维素等物质,其中盐酸和氯对鱼类的危害很大,而各种纤维素则会对鱼类的活动和呼吸产生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鱼类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