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传播到非洲,等于“放虎归山”。“两次变异将导致灾难”的警告更加剧了恐怖气氛。历经寒冬后的禽流感将怎样发展?我们离流感大爆发越来越近了吗?
撰稿/黄 祺(记者)
两次变异将导致灾难?
对于北半球国家的人们来说,2月正是春意萌动的迷人季节,但有关禽流感的消息让人们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2月11日以后,一条新闻通过法新社、BBC、美联社等等西方主流媒体向全世界传播,消息称:联合国驻世界卫生组织日内瓦总部的高级协调员大卫·纳巴罗博士警告,H5N1型禽流感病毒“只需再发生两次变异”,就可能成为致数百万人死亡的超级流感病毒。
在中国,“两次变异将导致人传人”的报道也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所有消息出自2月11日葡萄牙一家周报的报道,大卫·纳巴罗在接受这家报纸采访时说:“我每天早晨醒来就担心今天我会看到一份有关禽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告。”“只要两次变异,就能让病毒轻易在人之间传播。”
大卫·纳巴罗已经不是第一次通过媒体发出禽流感警告。2005年9月29日,大卫·纳巴罗正式离开联合国环境卫生和发展部门,被任命为联合国禽流感和人流感事务的高级协调员。履新不久他即发出警告:如果出现一场流感大暴发,将有500万人到1.5亿人丧生,而且这场流感大暴发可能随时到来。当时,禽流感在亚洲地区国家显现了它的危险性,大卫·纳巴罗的话像重磅炸弹,被当作联合国官方对世界各国发出的预警。
但就在2005年10月20日,大卫·纳巴罗在中国接受了采访,被问及“如果全球出现一场流感大爆发,500万到1.5亿人将会丧生。你作出这样一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大卫·纳巴罗回答说:“我听一些政府和组织说,如果爆发全球流感,可能会使500万到1.5亿人丧生。我必须重申,并不是我认为,而是我听说这一数字。”记者追问:“你预测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数字?”大卫·纳巴罗答:“我不知道,也不能预测,有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我无法预测。但是,禽流感会影响贸易、国家安全、交通等许多方面。”
记者试图采访大卫·纳巴罗博士,以确认“两次变异”的确切含义和实验室依据,但通过多种渠道,最终未能联系到这位官员。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陈则,以及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均表示不清楚大卫·纳巴罗所说的“两次变异”的确切含义,也无法得知他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
德国马尔堡大学病毒研究所负责人Hans-Dieter Klenk教授在回答记者的这个问题时说:“需要两次以上的变异才行。”Klenk教授的实验室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他们发现人类的呼吸道中,有一种“纤毛细胞”允许禽流感病毒进行复制,这证明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是有渠道的。这些细胞易感的不是H5N1病毒,而是类似于H5N1的病毒,也属于禽流感病毒的范畴。
Klenk教授回答《新民周刊》记者:“我们确定‘纤毛细胞’是禽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器官的登陆点。但是,这种细胞还不能让病毒复制。为了在人体内有效复制和人际传播,病毒可能不得不经历相当多的变异。迄今为止,这种情况尚未发生。”
放虎归山
尽管还没有证据证明禽流感病毒已经通过变异具备了人传染人的能力,但病毒侵扰亚洲、欧洲,进而登陆非洲的事实,还是让科学家们非常担心。
2月8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尼日利亚北部卡杜纳州贾吉村的一个养鸡场,出现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疫情,这是非洲首次出现禽流感病毒。此外,其北方邻国尼日尔也在检测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另一个非洲国家埃及,17日也首次确认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疫区散布在埃及南部和北部不同省区。
香港大学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轶说,非洲出现禽流感的消息并不意外,他在半年前研究候鸟迁徙对禽流感传播的影响时,已经预见到非洲出现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虽然是意料之中,但管轶认为,这个消息对全球的禽流感防控无疑带来巨大压力,因为禽流感病毒登陆非洲,无异于“放虎归山”。
管轶说,非洲很多国家卫生条件差,疾控系统不发达,给禽流感防控带来了困难。另一个危险是,非洲物种丰富,给禽流感病毒带来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宿主,如果禽流感病毒传染给其他的哺乳动物,就很可能加速病毒变异。
禽流感在欧洲同样使得人心惶惶。2月14日,德国农业部宣布德国首次出现H5N1型禽流感疑似病例。位于德国北部波罗的海的吕根岛上,人们发现了4只死亡的野生天鹅,经研究人员快速检测,其中两只死亡天鹅身上发现了高致病性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2月16日,德国再次确认在吕根岛死亡的野鸟中,检验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一时间,德国人对4只野鸟投入的关注,超过了另一个“著名”动物——柏林电影节上的金熊。
情人节这天上演“天鹅之死”的,还有奥地利,奥地利卫生部门官员宣布,他们在2只境内死亡的野天鹅身上发现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
欧洲最大的家禽饲养国法国没有幸免,法国农业部长17日宣布,在法国东部湿地发现了数只死鸭,被证实感染H5N1型禽流感。这是法国境内首次出现疑似的禽流感感染动物。
至此,欧洲发现禽流感的国家已经增加到了13个。
环境感染的可能性
禽流感在亚洲的发展如何?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根据我们的研究,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随着春季到来,气温上升,禽流感病毒的传染能力会下降。”
管轶的预测带来了乐观的气氛,但印度传来的消息却不能让人轻松。禽流感病毒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温度和湿度,东南亚国家的潮湿环境是禽流感病毒繁殖的“乐土”。
印度中央政府负责畜牧业的部门2月18日说,印度境内首次发现因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而死亡的家禽。随后印度一位政府高官证实,印度马哈拉什特拉邦报告发现首例家禽感染禽流感病例之后的第二天,临近的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地区一名27岁男性农场主被怀疑因感染禽流感死亡。
在亚洲,禽流感感染人造成的死亡没有停歇,2月12日,印尼报告因禽流感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8人,泰国2月18日报告,禽流感感染死亡人数14人。在中国,截至2月10日,已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11例,其中7人死亡,死亡率为63.6%,比全球平均死亡率53%要高。中国卫生部认为:“由于中国一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条件有限,一些病例发现较晚,治疗不够及时,再加上禽流感发病快,很容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目前中国发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的死亡率较高于全球平均值。”
禽流感对人的威胁还在不断增加,管轶认为,控制人感染禽流感的机会,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控制好禽流感在禽类中的爆发,因为以往的病例证明,绝大多数人感染事件,都发生在出现疫情的区域。香港禽流感病人是世界上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管轶认为,1997年以后,香港人感染病例很少发生,得益于香港对禽类疫情的有效控制。
但是,在中国报告的禽流感病例中,有几例发生在未发现动物禽流感疫情的地区,中国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告:据专家分析,这些病例的患病原因是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病死家禽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新民周刊》记者就“环境污染”情况采访了Klenk教授,他认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是通过密切接触死亡的或者生病的动物或者动物的排泄物、羽毛等。”管轶教授介绍说,禽流感病毒依靠活体细胞繁殖,在活体动物以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很差,并且,如果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浓度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就不会感染给人。
管轶和其他科学家的一项调查论文发表在最新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根据这项对中国南方七省5.6万标本的调查,发现有1%的禽鸟携带H5N1禽流感病毒,其中2%的鸭、鹅带毒,0.25%的鸡带毒。也就是说,一些没有出现禽流感病状的活禽类,事实上是带有H5N1禽流感病毒的,它们具有传染风险,要减少人感染禽流感的机会,防疫部门应该积极地去发现和处理这些带毒但没有发病和死亡的禽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