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杨 崔朝阳 余颖 王雷
今天上午,广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省长黄华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第一时间为您解读,速递该报告的核心信息!
走过“十五”,成绩辉煌;展望“十一五”,心生憧憬!黄华华《政府工作报告》倡建创新型广东和谐广东,振奋人心!
规划“十一五”:人民享受富裕小康
今天上午,黄华华还讲到“十一五”的发展目标。 他说,“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到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富裕小康水平。
黄华华强调,实现“十一五”目标要处理好“六个关系”: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正确处理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关系,促进外源型经济由大到既大又强,内源型经济由小到大转变;正确处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和谐广东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支持和环境保障。
黄华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实现“十一五”目标,要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着力增强整体经济实力;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强发展动力;着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着力建设和谐广东。
展望2006生产总值增9%物价涨幅控制在3%居民收入增7%失业率控制在3.8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左右。
黄华华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做好12方面的工作: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创新型广东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努力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做好财税工作,努力增收节支;加强资源环境和人口工作,推动绿色广东建设;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推动和谐广东建设;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自主创新———创新型广东“破茧”
核心提示:鼓励原始性创新,加强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支持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试点城市。
解读:黄华华指出,今年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风险投资,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科研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科技资源投入自主创新。
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围绕广东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水平的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健全自主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镇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还将培育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专利技术的应用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开展创建广东区域国际品牌试点,推动产业集群和重点城市创建区域品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扶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核心提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重点在“多予”,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解读:报告指出,今年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壮大畜牧、海洋水产业。实施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农业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安居工程,提前安排省财政补助资金,确保2007年前全省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认真做好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和监管养护工作,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积极创建生态文明镇村,大力推广应用沼气。
黄华华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强化涉农收费和农资价格监管。严禁各种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安置机制。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完善扶贫培训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做好财税———完善公共财政增收节支
核心提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保、基础设施、战略产业的投入。完善激励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进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核心的财政公共支出改革。
解读:黄华华说,今年要严格依法治税。继续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积极培育税源和新的税收收入增长点。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探索税收执法检查新模式,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大力清缴欠税。完善和推广纳税评估制度,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治税环境。
今年还将建立财政收入保障机制,增强财政调控能力。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财政内部监督,完善实时在线财政监督系统。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消化政府现有债务。
循环经济———建评价体系创节约型社会
核心提示:节约原材料和推广再生能源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节约型企业、社区、学校、机关等建设,在全社会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解读:今年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型产业。构建企业、园区、城市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依法开展清洁生产强制审核,抓好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试点,培育发展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开展建设节约型城市试点。
节约能源和优化能源结构,抓好重点耗能行业、企业节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建立和完善强制性产品能效和再利用标识制度。节约用水,建立统一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节约和集约用地。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及河涌综合整治,继续加大珠江综合整治和治污保洁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建设电厂脱硫工程、危险废物和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逐步建立污染源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和重点企业环保信用档案。加强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维护环境安全。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重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在产业转移中防止污染转移。以人为本———推行企业年金建和谐广东
核心提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推进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万个。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在珠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全天候的治安视频监控网络,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解读:报告说,今年要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严格征地手续,有可能危害群众利益的,一律不能开工。清理建设领域农民工欠款,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采取制裁措施,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加快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救灾救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还将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强化省级调剂功能。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加快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推行企业年金,建立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
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认真对待、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防控的科技装备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抓好监狱、劳教工作,重视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督办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管理创新———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核心提示:促进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和社会领域的管办分离,政府集中精力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解读:报告说,今年将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实行村务、厂务公开,加快推进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联系群众。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广“一站式”行政工作模式,促进政府服务便利化。
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探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政府立法、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优化事业资源配置。
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求真务实,努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实事。精简会议、文件,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减少各类评比达标活动,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数据对比
2005年
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
%外贸进出口增长19.8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4
%2006年
生产总值预计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5
%外贸进出口预计增长10%以上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增长10
%制表:王凌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