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年年开,年年有新意。展望今年的“两会”,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新亮点。
展望之一: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今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面临的任务相当繁重。 种种宏观经济运行迹象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如何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及时调控,让中国经济巨轮平稳航行,避免经济大起大落,这给新一届政府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
根据会议日程,预计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将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部署2004年的工作。可以预见,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将会围绕农民增收、就业和社会保障、区域发展、能源消耗等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会诊”,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说我国经济发展处在重要关口,是立足于基本国情的判断。从数字上看,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人均经济总量超过1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又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突出矛盾。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信贷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新问题。这些现实情况,凸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将科学的发展观落到实处。人们在“两会”期间,将愈发关注政府如何确定妥当的经济发展速度目标,运用货币和财政政策,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驾驭好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与此同时,当前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亟待解决,老百姓们希望通过代表委员反映土地征用、拆迁、子女上学难、看病难等一些生活中的难题。
展望之二:第四次修改现行宪法
“如果宪法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议修改,将赋予我们每一位公民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尚方宝剑。”北京市民李继河对修改宪法充满着期盼。
不只是李继河,作为此次会议最受瞩目的议程之一,修宪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提请大会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维护公民权益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共中央提出的十四条修改建议中,有多处涉及公民的具体权益,老百姓倍加关注: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建议提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明确了“补偿”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农民利益的关注。
——建议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不仅让越发富裕的中国老百姓们吃上了“定心丸”,而且也将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民众安身立命的基础。建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无疑会使城乡困难群体获益,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
除了关注民生,这些建议修改的内容,将是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重新定位,处处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吸纳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等内容,都是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提出的新理念,都是根据这些年实践需要作出修改的内容。
现行宪法自1982年以来,已经修改过三次,每一次修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次拟修改的条款接近前三次的总和,外电评论这次修宪将“成为中国25年经济改革里程碑”,“可能会对今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意义”。
展望之三: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
回首一年间,人们发现无论是在法制建设还是在政府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都异乎寻常地得到彰显。可以预计,“以人为本”将成为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中频繁出现的词汇。
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立法宗旨鲜明地体现在每一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当中。
规范公安行政执法程序、公检法联手全面清理超期羁押、推出系列便民措施、司法无偿救助……一系列关乎民生、符合法治精神具体措施,使人们感受人文关怀、司法公正的温暖。
战胜非典、废除收容遣送制度、为农民工讨工钱……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成为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使人们感受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来的深刻变化。
确定本届人大五年立法方向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经公布,本届任期内审议的法律草案有59件,立法质量上越来越注重立法为民,在给予行政和司法机关必要的手段的同时,又注意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司法改革还将继续全力推进。行政许可法即将实施,也将带来政府行为一次全面规范。
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国家对普通公民权利的保护和救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不只是一句口号,政府在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型逐渐转变,而公民行使和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正在日渐增强。
以人为本,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得百姓人心,必将更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政府开明、政治清明、法治文明的方向前进。(记者沈路涛、张旭东)
新华网 2004年02月27日
(责任编辑:戴金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