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原春琳
本报北京1月26日电
学术道德这个老问题又被拿到桌面上讨论了!在其他不少场合,这个问题也曾被一再提及,但这次的主角是一群德高望重的院士。
更多的时候,这个问题属于圈内人私下的谈资。哪些人破坏了学术道德,已成圈内公开的秘密。可在面对圈外人时,他们多是沉默。没几个人愿意戳穿“皇帝新衣”,因为说真话的代价太大。
在学术界,得罪一个人,就等于得罪他的老师、同学、好友……最后得罪的人数以几何级数增长。实际上,得罪一个人就等于得罪数不清的人。这意味着举报者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会被穿小鞋。
十几年前,学术批评网创办者杨玉圣,以真名批评自己当时所在高校一位老师抄袭别人的文章。没想到,这件事情引起巨大反响。后来,杨玉圣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杨玉圣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得罪了多少人。如今,他开玩笑说:在学术界,自己得罪的人可能最多!
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学术规范有关的问题曾经被列为边缘话题。公开谈论、揭露种种不规范现象的学者还是少数,比如陈平原、杨沐、邓正来等。如今,这个问题成了大众话题,有关学术种种不端行为的内幕越来越多地被公开,但步杨玉圣后尘的人却不多。
在这些被公开的内幕中,大多数信息提供者并没有署上真实姓名,其中也不乏利用匿名打击报复自己对手的人。多数人是因为不敢或不愿露真名而招致太多的麻烦。
不管怎样,杨玉圣等人仍在致力于学术规范。可是,他们在揭露一个又一个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同时,又一批学术不端行为接着出现了,还有更多的不端行为隐藏在冰山下。教育部去年曾经出台学术规范的有关条例,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因为并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学术又何以能规范?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戴金胜) |